城市化网讯 11月24日,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副会长李兵弟,在太原召开的中国特色城市化论坛作“提升中国城市化发展质量是当前的急所要务”专题报告时说:“中国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
报告中,李兵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历程,他说尽管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正面临着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进程最紧迫、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世界上其他国家从未遇到过的城市化大潮的挑战。当前,在这一严峻的挑战中,必须直面的重要问题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升城市化发展质量,实现城市化发展速度与质量的统一,资源节约和环境安全的统一,政府善治与民主发展的统一,民生福祉与国力增强的统一,进而全面实现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城乡统筹、区域协调、社会和谐。
他说,中国未来20-30年最重要的发展动力是城市化,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也要转变。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小城镇)快速聚集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污染扩散、社会保障制度不平衡、社会治理结构滞后等制约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半城市化”难题,正是城市化发展质量问题的集中表现。
他分析认为,我国城市的跃进发展不同程度地侵害了农民利益。
一是农村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尤其是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向尚未扭转,城乡之间发展差距不断加大,本世纪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每年大约1000元的绝对差持续扩大,2010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已经扩大到了3.33:1,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更为突出。
二是一些地方盲目推动城市化,违反规划、违背民意、强制拆迁、强制撤村,严重侵害老百姓利益,不断引发群体性事件冲突。部分城市推进城市化的冲动来自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千方百计把农民土地变为建设用地,一些农民“被上楼”,一些村庄成建制地变为城镇,违法拆迁、暴力拆迁,严重损害农民利益。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成交总价款2.7万亿元,占财政收入比重达32.53%;5年来,全国共批准新增建设用地3300多万亩,农民直接得到的土地出让收入收益偏低,难以解决长期稳定的发展需求。
三是部分地区城乡发展矛盾突出,官民争利、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如,2011年8月,有“中国最美乡村”之称的江西婺源,因不满旅游收益分配不均,江湾、汪口及李坑等著名景点7月以来陆续被村民关闭,封路拒绝游客进入。事件引起大批购买了套票(包含所有景点门票)的游客不满,官方到场处理时,引发群体事件,村民围殴多名官员。
对于我国目前存在的“半城市化”现象,他认为“半城市化”让农民转化为市民艰难,城市化的真正标志是进城农民有充分的就业和完全的市民权益。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显示,2001年至2007年,地级以上城市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增长70.1%,但人口增长只有30%。
李兵弟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调查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化率白皮书)表明,按城镇非农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城市化率数据,与国家统计局按全国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计算出的数据相比,2006-2009年两者之差分别为11.37、11.97、12.4和12.83个百分点,每年涉及人口基本上在1.60亿人左右。2010年我国城市化率是46.59%,而城镇户籍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约33%。这意味着有13.6%即1.28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
他认为,这部分农民工相当部分还没有在城镇站住脚,他们缺乏稳定的就业和城镇固定的居所。即使一些已经长期生活在城镇的农村户籍的居民,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难以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与社会保障,成为被边缘化的、被“城市化”的居民。
他呼吁,“中国应避免农民‘光屁股’进城”。应加强保护农村转移人口权益的制度建设。统筹研究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落户后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他强调,要逐步创造条件,从根本上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科学引导农村居民点相对集中建设,依据城乡规划有步骤地重构城乡居民点聚落体系。进一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机制建设,畅通城镇居民意志表述渠道,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机制,努力实现有质量的城市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