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重化工业:绿色城市化的“宿敌”?
时间:2011-11-22 14:20:45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李涛 

75b9737387f5bf451172316a0a7b096c.jpg

    近些年来,从我国海岸线北端的渤海湾开始,一路逶迤南行,一直到大西南出海口北部湾,重化工业沿着这条漫长的海岸线高歌猛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对于重化工的巨大依赖已然形成。然而,相继发生的厦门、大连PX项目等事件,也将重化工业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中国在推进绿色城市化进程中究竟能否逾越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天女散花”式的布局是否将重创沿海原本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加剧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间的矛盾?重化工业是否将进一步导致环境污染加重,阻碍中国绿色低碳城市化进程?……。

重化工业阶段究竟能否逾越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结束后,绿色低碳发展潮流随即席卷全球,于是“跨越”问题迎刃而生,即中国是否能直接跨过重工业阶段,直接驶入绿色低碳和信息化社会。 

    所谓重工业,简单的讲,是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三类:一、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等工业;二、原材料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以及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三、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由于重工业以重型机械、石油化工等产业为主,因此习惯上又称重化工业。

    面对当下的绿色低碳狂潮,中国应当脚踏实地,按照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还是不走寻常路,另辟奇径,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作为主导产业一时成了专家学者们争论的焦点。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院长樊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国现在真正的问题不是要不要跨越重化工业阶段,而是重化工业效率太低。他说:“我们需要向高新产业发展,这毫无疑问。但是在发展高新产业的同时,在相当长一个时期,二三十年,甚至是三四十年里,为了中国几亿农民的就业,我们还不能放弃传统产业,不能放弃劳动密集型,甚至不能放弃资源密集型的重化工业。”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则一针见血的指出,在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要警惕片面追求重型化的倾向。他坦言,自“十一五”,甚至更早可以追随到“十五”时期,中国经济结构就开始向重型方面转化,但这种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创造就业的能力有限,相反,会引起全国性的能源短缺。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应依靠高投入,而应主要依靠效率的提高。

    而在经济学家林毅夫看来,中国经济近两年来加速重工业化并不像许多人以为的那样,而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了某个阶段,产业升级自然带来的结果。目前这一轮重化工业热不符合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劳动力过剩,应当更关注劳动密集型而不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

    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则表示,重化工的发展阶段确实存在。在借鉴西方国家发展经验的时候,小国可以跳过重化工发展阶段直接以发展新兴技术,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但中国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大国,则必须建立自己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基础。因此重化工阶段不可逾越。同时,他还强调,重化工的阶段虽然不可避免,但技术的跳跃性发展仍可实现,并能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天女散花”vs集中布局

    从最北端的渤海湾,一路蜿蜒南行,一直到大西南出海口北部湾,在中国长达1.8万公里海岸线上,很多地方都都伫立着庞大的储油罐、高耸的反应塔、巨型的高炉……这是目前我国沿海重化工发展的真实写照。令人担忧的是,除了国家立项规划的项目外,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沿海地区也在争先恐后发展重化工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与建筑生态设计研究所所长栗德祥告诉记者,当前中国重化产业在布局上的最大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天女散花。他说,重化工业向沿海地区布局,是这一产业的大势所趋,也是被西方发达国家实践证明的可行之道。相比内地,将重化工业布局在沿海,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资源、缩短运距、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栗德祥同时也强调,由于不少重化工项目,尤其是重型机械和石油化工,属于资源、能源、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点,对环保和安全性要求极高,因此,并非处处都可上马重化项目。

    中国社科院的王明海表示,中国重化工业混乱的布局,不仅有悖于国际上对重化工普遍实行的“集中布局、集中治理”原则,同时也增大了生产运输过程中环境事故概率,放大了对生态环境的威胁。

    而一些地方重化工布局未能统筹规划,进一步加剧了环境资源压力,带来了资源环境与产业发展间的矛盾。特别是一些重化工项目临近环境敏感区,十分不利于原生态安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有城市居住区也正在向海岸线推进,而一些重化工项目在立项、选址的过程中,大都缺乏与城市发展相配套的整体规划,未能充分考虑重化工项目对居民区的影响。有的重化工项目选址已突破远离城市100公里之外的国际惯例;有的项目,随着城区范围不断扩大,正在被新建居民区日益包围,化工区与居民区距离不足的矛盾愈加突出。

    这种布局的不合理,既是对沿海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挑战,也加剧了公众环境需求与环境形势之间的矛盾。从已知的规划来看,如果沿海重化工基地选在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一旦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就会造成重大影响。

    王明海坦言,国际上对一些具有危险性的重化项目,如PX,都会严格限制其与居民区的距离。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地的项目与较大城市的直线距离一般都在70公里以上,马来西亚年产45万吨的PX项目距离首都超过200公里。而我国一些PX项目与居民区仅在咫尺,一旦发生事故,将直接危及附近居民的生命安全,并可能引发严重生态灾难。

能否实现华丽转身

    在西方被称之为“夕阳工业”的重化工,目前在我国却蒸蒸日上,而且规模空前,速度空前。与此同时,这种遍地开花,超常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潜在的生态风险,也令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产业未来前景担忧。那重化工业能否在低碳经济时代涅槃,实现华丽转身?

    吴敬琏表示,中国重化工业的发展是在以穷尽资源、恶化环境为代价,重化工业越发展,所造成的后果越不堪设想。他说,我国资源禀赋的特点是,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短缺、资本资源紧俏、生态环境脆弱,在这样的条件下集中力量发展重化工业,显然是扬短避长,妨碍效率提高。

    中南工业大学教授张海直言,重化工业一般都是高污染、高能耗工业项目,生产排放的废渣、废气、废液较多,其上下游产业也大都是能源和原材料消费大户,而且潜在的生态风险也较大,这与我们建设绿色、低碳社会大相径庭,因此,其生命周期不会太长。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院副所长于长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未来重化工业未必增加能耗污染环境。如果重化工业企业通过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以及促进行业内部和企业内部的工艺升级等手段,推行“清洁生产方式”,也完全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此外,他强调,为了让重化工业与低碳绿色发展潮流相适应,应加强环评公众参与。充分发动公众深入地参与到环境影响评价的管理中,发挥环评法律制度的内在优势。对涉及重大公众权益的项目,在审批之前应通过多种渠道,如召开公众听证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在广西大学环境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长喻泽斌教授看来,石化产业能否成为环保标杆,实现重化工业从高污染向环境友好型华丽转身,关键在于规划、设计的科学,以及各环节的严格监管。

    他说,不可否认,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沿海地区可能还会上马一批重化工项目,但是这些新建项目具有“后发”的优势,就如同在一张白纸上作画一样,如果在项目建设前期统筹规划,强化监管,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各方先进科技成果,结合资源和经济发展特点,就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