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力争2015年建成新机场一期 距城区半小时
时间:2011-11-21 14:44:30  来源:人民网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昨天公布,对于人们最为关注的北京新机场,规划明确提出,2015年前北京新机场力争建成一期主体工程,新增航空旅客吞吐能力4000万人次/年。

  国际航空枢纽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基础条件,也是首都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提出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建设,逐步确立国际航空枢纽及中心地位,构建多机场航空布局,实现多层次、多样化的航空服务,支撑世界城市建设的要素流动需求。

  规划提出,同步规划建设北京新机场外围交通及市政配套设施,建立北京新机场与中心城区、首都国际机场快速联接通道,实现新机场半小时通达中心城区,为打造北京第二个临空经济区创造条件。

  为满足北京新机场运行的需要,“十二五”时期将迁建南苑机场,与北京新机场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打开北京南大门,探索新南苑机场军民合用。

  同时,以国家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为契机,今后5年,北京将发展支线航空和通用航空,完善公务包机、旅游、观光、体育等商用航空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动公安、消防、卫生、农业、林业等城市公共服务航空功能,提升城市应对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基本实现国际航空枢纽和亚洲门户功能,民航客运吞吐能力达到1.2亿人次/年。

  轨道交通“织网” 里程达660公里

  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目前,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336公里,承担日常通勤量仅为10%,城市主干路仅实现规划的50%。

  规划提出,今后5年加大力度建设轨道交通,完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适时启动市郊铁路建设,围绕轨道交通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高换乘效率。到2015年,中心城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自行车出行比例保持在18%左右,小客车出行比例降低到25%以下。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全面完成城市轨道交通近期规划线网建设,建成地铁6号线、7号线、8号线二期、9号线、10号线二期、14号线、15号线、S1线、昌平线二期、西郊线等,基本形成“三环、四横、五纵、八放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

  同时加密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线网,新规划、建设一批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8号线三期、16号线、海淀山后线、燕房线等线路,结合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区优化地铁站布局设置,便利市民出行。

  通过车辆增购、技术升级和加装安全措施,对地铁1号线、2号线、4号线、5号线、10号线一期、八通线、13号线等既有线路及车辆进行改造,改善乘车条件,缩短发车时间间隔,进一步提高地铁运输能力,提高安全服务水平。

  到201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累计达到660公里,四环路内线网密度达到0.94公里/平方公里,四环以内平均步行1公里即可到达地铁站点。全市城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达到1200万人次以上,承担公交出行比例力争达到50%。

  北京站至西站地下直径线建成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铁路发送旅客能力需求达到1.8亿人次/年。因此,“十二五”规划提出,构建快速交通干网,满足区域交通需求。

  今后5年,北京将重点增强铁路枢纽能力,实施丰台站改扩建,建设星火站和新北京东站,与现有北京站、南站、西站、北站形成7个主要铁路客运枢纽格局。建成北京站至西站地下直径线,增强两个主要客运站的调度能力。同步推进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以及铁路货运场站的建设,提高铁路物流集散能力。到2015年,北京铁路枢纽年旅客发送量超过1.8亿人次,年货物到发量达到9200万吨。

  同时,发挥高速公路的辐射效应,建设新城、重要乡镇和重点功能区与高速公路联络线24条,共计740公里,构建城乡一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实现城乡共享快速路资源。

  建成浅山区道路360公里,逐步构建“一环、十一放射、多联络”的山区路网体系,解放浅山区休闲旅游及农林资源,促进生态涵养区协调发展,引导山区旅游的均衡分布,缓解节假日交通压力。到2015年,市域公路总里程达到21500公里,进一步完善以国道、市道为骨干,县乡路为支脉的公路网体系,国道、市道等级全部达到二级公路以上。

  2015年率先全面迈入高铁时代

  “十二五”规划提出,今后5年打造以北京为中心的城际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完善与津冀晋蒙等省区市的交通联络体系。通过区域交通一体化,促进区域人口、资源和要素的流动,带动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京沪高铁、京石客专、京沈客专、京张城际、京唐城际、京九客专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大幅提高北京对外交通能力。到2015年,北京在全国率先全面迈入高速铁路时代,进一步巩固全国铁路主枢纽地位。

  同时,建设京台高速北京段、京昆高速、京新高速(五环至六环)、110国道二期、109国道、京密高速等高速公路。配合河北省、天津市加快首都外环线高速公路建设。市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约1100公里,形成以北京为中心的“三环十二放射”高速公路网络。依托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北京出海快速交通走廊,强化直通功能,共享津冀港口资源。

  新闻延伸

  五年后的北京 基础设施再获大发展

  公交专用道增加150公里

  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打造快速公交通勤网络,建成阜石路、广渠路大容量快速公交。新增公交专用道150公里以上,总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实现四环路以内公交专用道成网运行,整体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

  公交场站新建5座中心站

  今后5年,本市以轨道交通线网为主骨架优化地面公交线网,全面实施公交能力提升工程。改善换乘条件,建设四惠、宋家庄、苹果园等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实现便捷换乘。加强公交场站建设,建成后沙峪、温泉、北七家等5座中心站和25座首末站。

  开行市郊列车“区区通轨道”

  本市将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线和新建城际铁路资源,开行市郊铁路列车,建立怀柔、密云、延庆、平谷等远郊新城到中心城区的快速轨道交通联系,实现“区区通轨道”。

  大型社区试点社区摆渡车

  今后5年,北京将改善自行车和步行出行条件,提倡绿色出行。在中心城区地铁站点周边试点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自行车服务网络,在西直门、天通苑等重点区域、大型社区试点社区摆渡车,解决城市公交“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基本建成中心城区无障碍交通设施网络,老年人和残疾人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二环路将建设地下交通隧道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研究建设东、西二环、台基厂路、学院南路东延、西山隧道等一批地下交通隧道,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区路网承载能力,缓解中心城区地面交通压力。

  微循环路网让路更通畅

  围绕中心城拥堵区域,“十二五”期间将加大城市微循环道路建设力度,建成正义路南延南段、西直门南小街、革新南路、马连道南街等道路,逐步减少断头路、瓶颈路,提高城市路网的畅通性。到2015年,中心城路网密度提高到5.6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微循环路网比例较大提高,路网结构更趋合理。

  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范围

  规划提出,今后5年将停车设施纳入交通基础设施体系,统筹规划,加快建设,规范管理,着力解决停车难问题。五环外地铁站点周边同步规划建设一批驻车换乘停车场,围绕重点医院和重点公共区域,进一步加大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严格落实开发建设项目配建停车设施标准,严格管理路侧停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简易式、机械式停车库,缓解老旧社区停车难问题。

  今后5年将加强停车管理,扩大差别化停车收费区域范围,引导小汽车在中心城区的合理使用。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智能化停车设备和停车诱导指示系统。

  出租调度系统降低空驶率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建成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二期工程,完善公交图像信息系统,实现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出租车运行服务调度系统进一步完善,降低出租车空驶率。交通智能管理系统与新建道路随路同步实施,实现中心城区主要道路全覆盖。完善交通出行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通过信息屏、网站、移动终端及服务热线等方式,及时发布路况、停车、公交运行等交通信息,为市民出行提供更为实时、便捷的交通信息服务。

  研究建水资源安全储备

  规划提出,“十二五”时期要新增两大稳定水源。重点实现南水北调通水目标,推动污水变资源,建设再生水厂,新增20亿立方米稳定水源,到2014年形成南水北调、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以及地下水、再生水联合调度的多元化水资源保障体系,缓解水资源紧缺形势。

  公共建筑实施屋顶绿化

  “十二五”期间,本市将大力实施公共建筑屋顶绿化、建筑墙体垂直绿化和立交桥绿化等立体绿化建设,提升城市绿色景观。实施拆违增绿和见缝插绿,完成2000公顷代征绿地绿化任务,建设城市休闲公园,满足市民就近生态休闲需求。继续推动露天停车场绿化建设。

  挖掘不同街区的历史人文内涵,采用不同的园林景观设计手法及特色树种,形成林路相辅的园林特色街区。2015年,中心城80%居住区出行500米即可到达公共绿地。(记者 孟为)

  回眸过去5年

  地铁

  城市轨道交通成网运行。相继建成地铁4号线等10条线路,通车运营总里程达到336公里,同比“十五”末期增长2倍。

  高速

  高速路网“织就”八成。京平高速、京津二高速、京承高速三期等先后建成通车,实现“区区通高速”,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903公里,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的83%。启动高速公路联络线和浅山区路网建设,市域公路总里程累计达到21114公里,提前两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调水

  实施域外应急调水。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建成通水,市内配套工程陆续投入使用,实现从河北应急调水6亿立方米。

  路网

  中心城路网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快速路累计达到263公里,城市主干路累计达到874公里,次干路累计达到625公里。新城至中心城联络通道达到21条587公里,新城与新城之间联络通道达到12条692公里。

  公交

  公交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建成大容量快速公交53公里。相继建成一亩园等4个客运交通枢纽,换乘条件得到改善。公交客运量提高33%,公共交通出行比例提高到40.1%。实施“村村通公交”工程,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

  交通

  交通智能程度显著提高。交通运行协调指挥中心(TOCC)建成投入使用。轨道交通指挥中心一期工程建成投入运行。五环内智能交通覆盖率达到40%,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5%。

  污水

  实现污水变资源。率先全国启动了中心城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再生水厂,每座新城均建设一座高品质再生水厂。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6.8亿立方米,比2005年的2.6亿立方米增加了1.6倍,超过地表水供水量,成为本市重要水源。

  供水

  提高城市供水能力。完成第九水厂、第三水厂、田村山水厂改造工程,城区自来水厂供水能力提高到313万立方米/日。启动新城供水工程,中心镇全部实现集中供水,郊区农民实现安全饮水。

  节水

  节约用水取得显著成效。万元GDP用水量由2005年的49.5立方米下降到2010年的29.4立方米,下降40%,用水效率国内领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