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11月16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上,历经半年多的研究、讨论和广泛征求意见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征求意见稿正式对外发布。
近三十年来,中国城市化得到了极大发展,城市化率也由改革开放前的不足20%,提升到目前的50%左右。尽管中国城市化取得了不俗成绩,但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如城市现代化综合水平低,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半城市化现象愈发明显,城市交通日益拥挤,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
鉴于此,不少专家学者呼吁,中国城市化不仅需要量的快速增加,更需要质的同步提高,在中国未来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为了避免拉美陷阱,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亟须一个完整、全面的,能考核中国城市化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正式发布,填补了这一空白。
该指标体系在构建时主要遵循了系统性、科学性、引导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可持续性、以人为本,以及客观指标与主观感受指标相结合等八大原则。主要由城市化质量评估指标和由大众参与的感性城市体验两部分内容构成。其中评估指标主要由和谐城市化,低碳城市化,活力城市化三部分组成;感性城市体验主要由城市经济,城市主人,城市生活,城市文明以及城市自然五部分构成。
此外,在评估城市化水平时,对新市民(指在城市中居住生活超过6个月的外来人口)的城市生活质量也纳入评估体系,以便引导各个城市关注新增人口。
本指标体系从“和谐城市化”,“绿色城市化”,“活力城市化”三个模块入手,基本涵盖了城市化发展过程的主要领域。其中“和谐城市化”模块选取了七个纬度来说明:主要包括收入状况,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公民权益,城市安全,新市民(在城市居住、生活超过6个月以上),城乡统筹;一共包括50项指标。
“绿色城市化”模块主要选取了自然环境、政府低碳作为和市民低碳行为三个纬度来说明,一共选取了16项指标。“活力城市化”模块主要选取了城市化进程、经济发展、基础建设和科技文化四个纬度来说明,共包括21项指标。
此外,基于对“城市化质量”的价值判断不同,每个人、每个城市或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对城市化的认识与立场不同,为充分体现大众参与性,评估体系专门汇集了60项感性城市化体验指标。
据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征求意见稿主要还是为了引导大众树立科学化的城市化发展观,建立一个可以参考的体系,让人们对自己生活的城市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不仅给大众一个可以发表对城市建设意见平台,也为政府提供一个与民众互动的窗口。最终期望能够集合来自社会各方的力量,相互促进,共同为城市的建设奉献力量。
同时也是为了推广已有的城市化建设先进经验和城市理念。积极探索多样有效的科学城市化发展模式,发掘各个区域和各级城市中的典型,充分发挥这些城市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推动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型特色城市化道路。
该负责人说,此次发布的评估体系已初步建立了87项指标体系,期望将这些点初步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健康城市化体系的大网,打捞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宝藏,作为经验和导向;未来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将已有的城市化体系大网逐步完善编织。
据悉,此次发布的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担任学术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提供学术支持。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主任王文元,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原书记、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主任毛如柏,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高尚全任总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