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财政部:土地收入与地方财政困难无关
时间:2011-11-15 10:25:00  来源:京华时报 

针对当前引发社会关注的一系列财政热点问题,昨天,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进行了集中解答。

对于“财政收入增加势必会挤占个人收入”的说法,这位负责人表示,实际上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并非简单的此消彼长关系;对于媒体报道的部分单位年底乱花钱现象,这位负责人说,要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

热点1

我国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

宏观税负是指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重要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政府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程度。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从与国际比较来看,我国目前的宏观税负水平并不高。

根据国际通行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我国政府财政收入,除公共财政收入之外,还应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不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和社会保险基金收入。

这位负责人介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口径计算,2010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6.4%,2009年为25.3%,而2009年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4%,其中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8%,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为32.9%。

这位负责人还介绍,从人均财力水平来看,我国远低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水平。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2010年我国人均财政收入按照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166美元,而根据预测,2010年,美、日、德、法等国的人均财政收入水平都在14000美元以上。

此前,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心:财政收入增加这么多,是不是国家收的税太多了,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太重了?

热点2

“税负痛苦指数”存在缺陷

2009年,福布斯杂志发布了“税负痛苦指数”榜单,其中中国税负痛苦指数为159,在公布的65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列第二。近期,这一话题再次引发热议。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指出,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并不科学。

按照福布斯税负痛苦指数的统计方法,各税种都选用最高的边际税率来计算痛苦指数。按照此方法,我国个人所得税痛苦指数为45,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痛苦指数为49,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痛苦指数为23,增值税的痛苦指数为17,财产税的痛苦指数为0,直接加总得出中国内地的税收痛苦指数为159,仅次于法国的167.9,名列全球第二。

这位负责人表示,这种税负痛苦指数在反映税负高低问题上存在缺陷。一是指数选取的名义税率不等于实际税率,实际税率往往比名义税率低。二是最高的边际税率只适用很小比例的纳税人,不能反映一国居民的总体税负状况。三是简单相加的假设前提是对每个税种赋予同等的权重,而这一假设与实际情况相差很大。

热点3

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

据媒体报道,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力(微博)曾感叹:“预算不科学,表现为年底突击花钱。每年年底财政结算,总有部分单位因为钱没花出去,在搞突击花钱。”

财政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历年预算执行情况看,财政支出进度均呈“前低后高”走势,一季度各月支出进度较慢,二、三季度逐步回升,第四季度则进一步加快。

他分析指出,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每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中央财政预算之前,项目支出中一般只有延续性项目按一定的比例预拨部分资金,新增项目大都是在预算批复下达后才开始支出,这样就使一些资金延后支出。

此外,由于项目单位从启动规划设计、可行性研究、招投标等管理程序到具体实施有一个过程,前期准备阶段资金需求量小,实施阶段资金需求则明显增大,相应的资金支付也是前少后多。而且,预算项目支出需要据实结算,这部分预算支出往往在年底前结算,因此12月份支出较多。

这位负责人强调,财政部门高度重视财政支出预算执行管理,坚决制止“年底突击花钱”。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年初预算的77.4%,比去年同期进度加快5.2个百分点,预计12月份财政支出占全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将比上年进一步下降。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进一步健全各单位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制度,完善预算支出责任制度,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创新财政监管模式,不断提高预算支出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观点

用制度保证财政资金不浪费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在会上表示,当前公众对于财政支出是否合理,以及部分单位年底突击花钱等问题的关注,关键问题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是办好多少件事。也就是说,财政支出应重视效率,增加高效投入,减少无效或低效支出。

他认为,今后财政大部分的支出都是应该直接或间接投向与民生有关的领域。同时从长期看,有关部门应当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将财政投向民生领域的支出增幅维持在一定水平上,不要出现陡然降低的情况。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在会上表示,目前公众更关心如何用制度保证财政资金用得更好,保证财政资金不被浪费,并保证公众知情权,使公众知道财政支出并非没有约束。同时在财政支出方面,也应降低行政成本,健全预算的绩效管理,即提高投入产出比。

而关于公众关心的减轻税负的问题,白景明认为,这并非是简单减税的问题,实质上蕴含了公众对公平税负的要求。

人大教授朱青也在会上称,对于减税,政府有两个选择,一方面可以实施减税政策,重点应减少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同时增加高收入者的税负;另一方面,如不能减税的话,也可以通过增加民生支出的方式,来达到类似的效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