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下午,由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清河区政府、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城市化论坛在清河新区城市化史馆举行。此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城市化的绿色抉择”。区委书记王海平作主旨演讲,介绍了清河区在绿色城市化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实践。
宁夏回族自治区区委原书记、第十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荣誉主任毛如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国务院资深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环境中心主任王秉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原司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李兵弟,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院副教授于长江,城市化网总裁、《城市化》杂志执行主编蔡义鸿等领导和专家学者参加论坛。
与会专家学者就绿色城市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以及对未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王海平说,城市化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流,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选择什么样的城市化发展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措施防止“城市病”的发生,确保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建设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在清河新城建设中,区委区政府秉持“城为人建”的理念,突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生态产业文化互动并进,全力探寻具有清河特色的新型城市化发展之路。到去年底,13.5平方公里的清河新城绿化覆盖率达42.6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控制在0.11吨以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经过五年多时间的努力,一个昔日纯而又纯的落后农村,已成为一座现代化的生态新城、产业新城、文化新城、人本新城。
王海平认为,清河新城的建设实践正是对本次论坛“以新型城市化推动绿色发展”这一主题的生动诠释。一是坚持将绿色发展体现在城市规划上,大力实施绿色战略。在新城建设之初,深入研究新城市主义、精明增长模式和田园城市理念,借鉴和吸取国内外新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确立了“新城新园新产业”的发展定位,高水准编制完成新城控制性详规和部分地段修建性规划,力求最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和环境效益。二是坚持将绿色发展体现在城市环境上,大力建设绿色城市。坚持把生态作为“生命绿线”贯彻于城市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和保护原有地形地貌、自然植被,因地制宜进行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尽可能多的栽植绿色树木,尽可能多的减少城市硬质铺装;广泛推行节能环保材料,积极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推动建筑节能降耗。三是坚持将绿色发展体现在城市产业上,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突出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大力推行招商选资,着力引进占地面积小、环境无污染、综合效益优的绿色项目,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构筑强劲的支撑。四是坚持将绿色发展体现在城市人居上,大力倡导绿色生活。始终秉承绿色发展、人本至上的理念,着力打造生活舒适便捷、景观优美宜人的城市环境,推动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王海平指出,五年多来的实践,让清河全区上下深深地体会到:必须把环保优先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前提,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新城建设始终,严把项目引进关,“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把集约发展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关键,注重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各项规划的融合衔接,促进新城空间、资源的集约利用,实现城市资源集群、产业集聚、功能集成;必须把文化传承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核心,充分挖掘古淮河文化、淮扬美食文化等各类文化资源,让历史锲入现代,文化融入城建,保护和传承城市文脉,建成具有时代气息、地方特色的文化新城;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的根本,既为居民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又努力建设一流的市政设施、完善的功能配套、赏心悦目的景观环境,让人们在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中生产生活,增强人民群众对新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