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杨浦区新增科技企业数量在上海市位列第一
时间:2011-10-26 15:4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近日举行的2011杨浦发展国际论坛上,创办上海浩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王斌,其“基于无线射频识别、卫星定位系统和3G网络的物品追踪管理平台”创业项目,得到杨浦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0万元资助。

  王斌坦言,从带着创意拎包入住园区、通过孵化器脱壳而出成立企业,每进一步,都有政策及时推送到位,“这正是我选择杨浦的理由”。

  迄今,杨浦区已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8人,吸引4800余家科技型企业,其中海外归国人才创业企业近300家。据市科委统计,去年杨浦区新增的科技型企业数位列全市第一。

  “这里的创业条件让人无法离开”

  位于国定东路上的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是王斌梦开始的地方。在免费的开放式办公大厅,他与团队得以专心致志于项目研发。“有创业导师为我定位公司商业模式,有服务专员牵线政府各项扶持基金,还有各类公司经营、管理的免费培训。”王斌表示,这样的起步,为成功奠定了基础。

  如今,他们已经从“创业苗圃”顺利出壳,并与张江药谷等多家企业签订了业务合同。公司运行步入正轨后,他们于今年上半年搬入了5楼的“梦想天地”,加速孵化。

  “这并不是实训基地的个案,而基地的孵化模式在杨浦也非独创。”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杨浦区域内的各大高校科技园区、乃至街道开业园区,都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孵化的支持平台。

  正在进行“智能自行车旅游服务系统”研发的创业者钟明与他的团队,尽管还未正式注册公司,但入驻创意产品实验试制平台不仅房租全免,实训基地还免费提供研发设施。“我们所需的三维打样、3D建模等都能在这里完成,不仅节约成本,更缩减了研发时间。”钟明表示,“这里的创业条件让人无法离开”。

  曾有调查显示,上海是各类人才集聚的高地,但创业人才比例却始终不高。杨浦正试图打破这一“怪圈”。他们认为,高校是创业种子萌发的所在。为提高种子的存活率,杨浦与复旦大学等六所区域内高校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就业合作联盟,并接连制定了大学生创业园区认定和管理办法、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办法、扶持大学生预孵化创业项目的实施办法。今年以来,各科技园帮助198人成功创业,街道开业园区在孵化创业组织近500家。

  让科学家企业家身份自如切换

  创新、创业需要领跑者。杨浦区在培育本土生力军的同时,把引才的目标定位在高层次、重量级、关键性的海外领军人才,“只要来发展,杨浦就要提供周到服务”。

  哈佛医学院研究员李琦回国创业时只有护照,没有身份证。根据规定,有身份证才能注册企业。杨浦区海外人才服务中心一次次帮助协调沟通,最终解决了难题。“现在企业建立起来了,并进入了快通道。”李琦说。

  据介绍,杨浦区为海外人才归国创业提供包括创业项目扶持政策、财税政策、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企业发展扶持政策、人才计划政策、专业机构服务、第三方组织服务等7大类40项服务,整合了16个区级政府行政部门资源,建立起服务专员、企业联络员、政府性资助项目申报协理等一系列制度。

  杨浦区还通过与区域内高校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让人才在科学家和企业家角色之间自如切换。

  上海现代先进超精密制造公司技术总监徐敏的另一个身份是复旦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每天穿梭于学校和公司之间。在他看来,与高校的紧密结合为创业提供了坚实依靠,享受到了从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到产学研联合的便利,而创业又让科研更加面向市场和应用。

  徐剑锋,美国威客森林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回到复旦大学,组建了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心,并创办了生物技术公司。

  李荣兴,曾参与美国火星登陆探索计划,回国任同济大学教授,创建了“空间信息与测绘实验室”……

  目前,杨浦区域内高校实验室以及500多台大型仪器都对企业开放,企业每年也推出近万个实习、实训岗位向高校开放,并与高校每年合作完成近千个项目,实现科研与产业的互动。

  金融创新为创业创新助力

  李冰,国家“千人计划”人才,他带来的“硅光子产业化”项目技术国际领先,如能完成产业化,前景可观。但这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烧钱”项目。杨浦区向他创办的圭光公司投入启动资金、给予人才购房补贴、免除场地3年租金,还为其定制了个性化的扶持协议:由杨浦科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入股,占有33.3%的股份,3年退出后投资增值部分返还用于公司持续发展。

  融资难一直是困扰科技型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瓶颈之一。杨浦区推进金融创新,构建“基金+基地”联动的创业融资政策体系,先后组建了3亿元的人才专项资金和2亿元的海归人才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通过项目评审的人才给予“第一桶金”。据介绍,人才专项资金,提供启动资金、办公用房免租、住房补贴、贷款贴息等全方位政策支撑,至今已发放2000万元,助力88个人才发展项目。

  在杨浦区看来,更重要的是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通过市场化运作,引导民间资金聚焦高成长性的战略型新兴产业。为此,在扩大区政府引导基金投资规模的同时,杨浦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引导基金和社会资本参与组建创投基金。上半年市政府引导基金配套参股的创新工场投资中心、海创1号等12家创投基金中,有4家落户杨浦,总规模8.5亿元。杨浦还发挥投贷联盟的平台作用,整合园区、社会中介机构等资源,为有股权投资需求的中小企业提供项目包装、项目评估、项目推介等增值服务,为企业与创投基金对接打下基础。今年以来,共为高晶、赛特斯、北人、济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引进投资约1.5亿元。

  此外,杨浦区间接融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先后推出了银园保、贷投通、“创智天地”系列集合信托、集合委贷以及银行中票等金融产品,设立9家小额贷款公司和8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今年1—9月份,共为2435户次中小企业融资近130亿元。(记者谈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