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区域经济格局变化折射出的长期趋势
时间:2011-10-21 09:44:54  来源:金融界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今年前三个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2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半年回落0.7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同比名义增长22.3%,中部地区同比名义增长29.9%,西部地区同比名义增长29.5%。由于缺乏最新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数据,参考1—8月份累计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各地的价格指数相差不大。这些数据综合起来所反映的一个信息是,东部地区的投资增速比中西部地区慢了。

  与这个事实相呼应的是,东部地区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也比中西部地区慢了。1—8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中,北京和上海是一位数增长,广东、浙江和江苏等沿海大省的增长速度,也均低于全国14.2%的平均增速,而其他大部分省区,尤其是中西部省区的增长,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变化,有这样几方面的含义。

  第一,经济增长动力的区域分布结构,正在发生变化。一个地区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取决于其在国民经济总盘子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其自身的增长速度。尽管中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盘子中所占的比重尚不是非常高,但中西部地区自身增长速度比东部地区快,同样可以对带动全国增长做出较大贡献。从更长期角度看,如果中西部地区增长速度持续快于东部地区,则中西部相对于东部地区在全国总盘子的比重也会上升。

  第二,区域差距有可能正在发生积极变化。缩小区域差距的途径,或者是人口向东部等相对发达地区的迁移,或者是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或者是两者的综合。最近一段时间,沿海地区的招工难度加大,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许多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就地消化。这种趋势的长期效果尚有待观察。不过,具有积极意义的是,中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是和城市化有机结合的。这也是经济激励因素驱动的效果,因为只有和城市化结合起来,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增长对土地增值的带动效应。一些地方为此也积极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如果这样的势头得以延续,中西部地区在良好规划的地域范围而不是遍地开花式的推动增长,则对于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对于转变发展方式,都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

  第三,经济增长的区域格局的变化,可能也预示着宏观经济速度将放缓。东部地区,尤其明显的是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这样曾经作为我国经济增长引擎的地区,之所以增长速度放缓,重要原因是,这些地区的发展阶段已经逼近国际上成功追赶型经济体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时的发展阶段。具体地看,沿海最发达的地区的增速和投资放缓,既有本地的土地、劳力、环境成本上升等供给方面的原因,也有这些地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较高阶段,基础设施趋于饱和,投资空间缩小等需求方面的原因。前面说过,东部地区在全国的总盘子中所占比重大,如果其增速趋势性地下台阶,则可能抵消中西部地区快速增长对全局的带动作用,而使得全国总体增速相应地下台阶。当然,这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趋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