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9月21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马光远:警惕高速公路引发“次贷风险”
时间:2011-10-20 11:35:31  来源:新京报  作者:马光远 
    一方面,中国拥有全球最昂贵的高速公路。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债台高筑,面临债务违约的尴尬。而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困境背后,是中国高速公路融投资体制的弊端。

    据媒体报道,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第一阶段摸底调查已于8月底结束,截至目前,至少已有江苏、北京、重庆、宁夏等12省份公布了收费公路摸底调查结果。数据显示,12省份收费公路去年收费额达1025.7亿元,但收费公路累计债务余额却超过了7500亿元。

    尽管由于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多元化,全国高速公路负债总规模并无确切的统计数据,但考虑到高速公路投资70%以上来自银行贷款,全国目前高速公路的债务总规模保守估计应在3万亿元以上。特别是,前两年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不仅鼓励高速公路建设,还将公路建设的资本金比例由35%下调至25%,各地掀起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公路建设的热潮,高速公路由“十五”期末的4.1万公里发展到7.4万公里,五年新增3.3万公里,而加上再建的里程,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很快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

    但高速公路在大跃进的同时,却是融资渠道的狭窄和偿债能力的失衡,很多中西部地区的高速公路上车辆少,收费不足,根本没有多大盈利能力。加上今年银根紧缩,以及原材料、人力成本上升,进一步加剧了建设资金紧张,随时都有引发债务违约风险爆发的可能。

    一方面,以1600公里的车辆通行费与人均GDP的比值衡量,中国的高速公路的比值高达2%,远远高于欧美等国,成为全球最昂贵的高速公路。但另一方面,很多地方的高速公路债台高筑,面临债务违约的尴尬。而这种不能自圆其说的困境背后,是中国高速公路融投资体制的弊端

    我国从1984年开始,由于财力有限,实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模式,其本身一开始具有其制度的合理性,但最大弊端就是将公路这种公共产品完全变成了私人产品。由于融资渠道单一,70%以上又依靠银行贷款,从而使得高速公路陷入一个高收费与高负债并存的“双高”尴尬境地。这和公共资金在公路建设上的投资过少有很大关系。

    面对高速公路的巨额债务,不能简单地以“总体风险可控”来应对,而应从制度层面思考改良之道。首先,考虑到中国目前的高速公路里程已超过了10万公里,总量上已经出现了过剩,因此,除了极少数交通欠发达的地区外,应严格控制新上马的项目,避免资源浪费;其次,尽管“收费还贷”模式为公路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弊端也显露无遗,政府应逐渐加大公路建设的投入,彻底改变目前公路建设的融投资体制,通过燃油税返还等方式加大政府投入,还公路的公益性;最后,对于中西部地区已出现违约风险的项目,一定要有预防,避免引发大面积银行坏账。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