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温州信泰集团围墙外,来自江西的潘女士和工友守在围墙下,希望托点关系再进去上班。她说,留守在这里的保安也要吃饭的,她就想干点食堂的活。图/IC
国庆期间,温家宝总理带领央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负责人到浙江调研经济运行情况,并要求浙江1个月内稳定温州中小企业局势,整顿金融秩序,遏制高利贷化倾向,处理企业资金链断裂问题,防止风险扩散蔓延。
总理的到来,说明温州沸沸扬扬的老板“跑路”事件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重视,新的政策可能会从中央层面来治理疯狂的民间借贷。温州市政府同时也采取了更进一步的救助措施。
10月9日,有报道称,“9月底,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期限1年,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综合新华社电
现象 温州式“金融风暴”
近日,一则温州眼镜行业大亨——信泰集团总裁胡福林逃跑的消息,变成了捅破这座“金融明星城市”表面繁荣的最后一根稻草。疯狂的民间借贷导致了当地中小企业陷入资金链可能断裂的巨大危机之中。
更可怕的是,由于温州地区自成一体且异常发达的民间金融体系,背负巨额债务的中小企业主的“跑路”、“自杀”,可能将掀起一场不可小觑的温州式“金融风暴”。
胡福林只是最近“跑路”的温州企业老板之一。实际上,自今年4月开始,温州企业主“跑路”的报道已开始见诸报端,之后呈现出蔓延和扩散的趋势:
4月份,温州龙湾的江南皮革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鹤失踪;同月,温州波特曼咖啡老板严勤为出走,相关门店停止经营;位于乐清的三旗集团董事长陈福财,因资金链出现问题出走。
不久之后,天石电子老板叶建乐、巨邦鞋业老板王和霞、恒茂鞋业老板虞正林、锦潮电器老板戴列竣、耐当劳鞋材公司老板戴志雄、落之神鞋业老板吴伟华、蝶梦儿鞋厂老板黄杰等先后“跑路”。
进入9月,“跑路”出走大潮进一步显现。先是当地颇有名气的家电老板郑珠菊携款潜逃,“落跑”半月之后,被警方追捕归案。之后,往年只发一箱方便面当做中秋福利的温州奥米流体设备科技有限公司,送包括5名保安在内的全体员工到雁荡度假,可当他们欢天喜地游玩归来,发现公司40多台总价值上千万元的精密加工设备全部不翼而飞,董事长和总经理等高管集体失踪;
9月15日,浙江祥源钢业、温州宝康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保忠失去联系;9月19日,开业两年的温州福燕兄弟实业有限公司倒闭,房产易主,老板失踪……
当地最热论坛“七零三”罗列了一份“温州大老板大逃亡名单”,冗长的名单列出了超过30位“跑路”的企业老板。
而据不完全统计,在“重灾”的龙湾永强,仅8月份就发生了20多起老板“跑路”。从9月12日-22日,温州有7家企业老板被卷入失踪漩涡,而9月22日一天温州就有9个老板跑路。
9月27日,温州正得利鞋业的老板又因债务问题从市区顺锦大厦22楼跳下身亡。
反应 一人跑路,千百人血本无归
据称,温州“跑路”的企业老板涉及的资金大都达到几千万、数亿元的规模,有的规模甚至在10亿元以上,而这背后都牵扯到利息高昂的“民间借贷”。
“‘跑路’的老板或多或少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温州工业园区一位分管经济的官员认为,温州人乡土观念重、好面子,“跑路”等于自毁后半生信用,不是走投无路,这些人不一定会跑,“如果不介入民间借贷,情况也许也会好一些。”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温州中心支行的二季度调查,民间借贷首次超越房地产、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成为温州人眼中“最合算的投资方式”。今年7月,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为1100亿元,占温州全市银行贷款额的20%,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
更富有“温州特色”的是,由于当地公务员拥有特殊的信用等级,单凭信用就可以借50万元,加上向银行抵押屋子贷款100万,每个公务员平均都能不费力凑200万,加入放贷大军,温州中小企业协会会长周德文表示。
由于担保公司的钱基本都是从民间借款而来的,借款一般是普通家庭把钱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交给公司,形成层层往上交的金字塔形式,一个老板的“跑路”,很可能让成百上千户普通家庭的借款血本无归。
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间在借贷时往往相互担保,一家发生破产倒闭势必危及互保企业,所谓“一倒一大片”,形成多米诺效应。
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会长郭炳钞说,目前温州经济遭遇的资金链危机“形势非常严峻”。据其称,该协会内部至少已经有两家担保公司因为客户企业资金链断裂倒闭而受到牵连。
而更严重的影响,在于破产倒闭逃跑躲债事件本身所具有的示范效应及其造成的恐慌,其危害远远大于事件的本身。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张震宇就表示,现阶段的关键问题不仅是经济,还有信心的问题。
措施 政府频繁出手救市
温州市政府很少如此密集地出台政策。
9月25日,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邀请温州市经信委、金融办和银行召开座谈会,话题为“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民间借贷风险”,要求温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工作组,涉及纪检、宣传、公安等14个部门,在企业帮扶、民企融资协调、打击黑恶势力和倒闭企业善后处置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出台政策措施。
26日,温州公安局、温州检察院和温州中院联合通告称,将严厉打击暴力讨债、恶意欠薪或哄抢企业财物等犯罪行为。据龙湾区法院最新统计,9月份已有190起高利贷案件、近3亿元标的额,而去年全年该院查处高利贷立案标的总额也只有3.6亿元。
27日,温州市政府成立“规范民间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包括温州市纪委、法院、金融办、银监会等14个部门。各县市(区)随之成立相应的工作组。
28日,温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稳定规范金融秩序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家商业银行也纷纷开始与企业对接,保证温州企业资金链不断裂。
10月9日,有媒体报道,9月底,温州市政府向浙江省政府提交《关于要求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的请示》,由省政府出面,向人民银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期限1年,专门用于支持温州银行机构增加对困难企业的融资规模,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维护地方金融稳定。温州一政府部门相关官员9日透露,具体的帮扶政策,可能过几天就能出台。
10月10日,针对当前温州等地中小企业面临的债务危机和经营困难,浙江银监局推出“一揽子”金融帮扶措施,要求全省银行业全面落实“三严五禁”,鼓励银行创新金融服务,全力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效果 纳税人的钱为高利贷买单?
对于温州市政府计划再贷款600亿元一事,不少专家学者都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温州民间借贷矛盾不会因出资救市而根本化解,盲目的救市反成为高利贷抽身的救命稻草。大多数网民也表示,政府无权将纳税人的钱为温州高利贷买单。
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认为“没有任何风险比金融业不开放更大”,要真正化解民间借贷的风险,必须放开民间金融,打破主流金融机构的垄断。
经济学家辜胜阻也认为,应该适当关注民间借贷的积极作用。“对当前的民间借贷应该“招安”而不是一味打压。”
现任温州市经济学会会长马津龙表示,这次温州中小企业爆发债务危机,从目前看,由于中央领导、各级政府的干预,司法部门的介入,以及银行、企业商会之间的协同,局面肯定会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马津龙也指出,此次干预更可能是紧急情况下的一种“治标”,属于临时性措施,要长期性根本地解决困境,还要期待更多政策和体制上的突破和改变。
“温州当地的高利贷几乎没有进入到实业生产的,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救得了这些炒钱的企业主吗?”温州当地一位担保业人士说,“我之前是做皮革生意的,跑路的有些鞋企老板我认识,他们参与放高利贷出现了问题才跑路,并不是企业本身运营出现了问题。”
“相关部门连从银行流出的进入高利贷市场上的资金都难以监管,怎么监管这些资金来源多样、流向复杂且灰暗的高利贷链条?”该人士认为,温州市政府出台的组合拳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跑路的问题。
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本不应该参与监管高利贷。任何监管都会产生费用,纳税人没有义务为这些炒钱的高利贷主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