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辛亥百年纪念大会举行 胡锦涛江泽民等出席
时间:2011-10-09 15:3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图片来源:新华网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10月9日,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胡锦涛、江泽民出席大会。中新社发 盛佳鹏 摄

中新网10月9日电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讲话。胡锦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高度评价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全面回顾了辛亥革命100年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阐述了新形势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并进一步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国家完全统一希望。

纪念大会上午10时许在北京在北京人民大会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出席大会。

胡锦涛在讲话中说,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胡锦涛评价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他指出,虽然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特别强调, 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胡锦涛强调。他说,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同时,胡锦涛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找到引领中国人民前进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中国人民付出艰辛努力、作出巨大牺牲,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和核心力量。这条正确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核心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

胡锦涛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必须坚定不移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

在谈及两岸关系时,胡锦涛说,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宏愿,应该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追求。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胡锦涛说,孙中山先生曾经说过,“‘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最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的根本利益。

胡锦涛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主题,增强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促进两岸同胞密切交流合作,共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果,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问题,终结两岸对立,抚平历史创伤,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纪念大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周铁农,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林军分别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各人民团体作了发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