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三无教授”为何墙里开花墙外香
时间:2011-09-26 10:17:31  来源:武汉晚报 

       9月24日,81岁的中国药理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与此同时,关于为何屠呦呦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却仍是“三无教授”的声音,也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学术评价体制的讨论。(9月25日《现代快报》)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诺奖”之称,被看作诺贝尔奖的“风向标”,所以人说,屠呦呦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但新闻中还透露出了其他信息,即她仍是“三无教授”(既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头顶上更无中国两院院士桂冠),以及该奖该颁发给其个人还是集体的争议,令人深思。

  出现其该不该以个人身份领奖的争议可以理解,因为青蒿素研究成果的取得确实不是屠呦呦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科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此,屠呦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已讲得很清楚,她没有贪功,无须多辩。我以为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前面一个疑惑。

  我在互联网上查询后发现,关于青蒿素抗疟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从未获得过一个一等奖。尤其费解的是,西安交大李连生教授“发明研制”的“涡旋压缩机设计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及系列产品开发”,曾于2005年与《抗药性恶性疟防治药物双氢青蒿素复方》同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后来在6名老教授坚持不懈的实名举报下,该获奖项目因存在造假、侵占他人学术成果进行拼凑和包装等严重学术不端问题,被科技部于今年年初撤销所获奖励,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我十分不解,一项能缓解几亿人痛苦、每年挽救数百万生命的科研成果,在国内仅仅获得二三等奖,而李连生造假发明也能如此,真不知道是怎么在鉴定评价的。焦点访谈记者就此进行采访,专家说现在这个鉴定会开得很简单,我认为基本上是走过场。因为毕竟大家都比较熟,都愿意捧场,谁愿意去给人家挑刺儿?专家还说,现在这种鉴定会中,鉴定专家常常是由获奖者自己推荐,评奖部门只是象征性地审批一下。

  原来,严肃的科技大奖评审形同儿戏,被潜规则操纵,这哪能不让假冒伪劣混迹其中,又哪能让真正造福人类的科研成果崭露头角呢?恐怕就更别谈评上两院院士了。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值得高兴,但背后的隐忧不可不查。如再不改变国内科技成果奖项的评比标准、审核程序和评比办法,一旦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大面积泛滥,我国的科技事业就无法健康发展,回答钱学森之问更是遥遥无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