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秋日望城,满眼皆景满心皆诗,万亩团头湖水光潋滟垂柳依依,巍峨黑麋峰翠竹挺拔泉水叮咚,田野翻涌起金黄的稻浪,农家乐唱响游人沉醉的欢歌,错落有致的乡间宅院绽放宁静的幽香……这诗意盎然的新农村景象,正是望城加大城乡一体化建设所提交出的“望城样本”!
长沙市望城区,过去是以雷锋家乡闻名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今年6月撤县改区。不管作为过去的“县”,还是作为今天的“区”,望城有一点没有变,那就是始终坚持以城乡一体化建设破解科学发展难题。
一路走来,望城的发展足音铿锵:2010年财政总收入22亿元,近几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先后进入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和全国百强,最近公布的湖南县域经济20强排行榜中,望城又赫然晋升为第二名。
货真价实的发展成就,与城乡如诗如画的壮美画卷、与老百姓幸福的笑脸,共同验证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给望城带来的深刻变化。
城乡规划打造百花齐放的春天
何谓城乡一体化?百度词条给出的解释是:城乡一体化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综合研究,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解读城乡一体化,望城给出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城乡规划一体化。
望城将城乡规划一体化当作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编制规划,制定了总体发展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建设实施规划,形成了城乡一体、相互衔接的规划体系。实行空间、土地、产业、生态、主体功能区“五规合一”,全面完成全县14个乡镇整体规划和所有村庄规划,率先在全省实现了镇村规划全覆盖,形成了以区域总体规划为核心、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基础、各类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为纽带的覆盖区域全境的城乡规划体系。
在望城的规划蓝图里,小城镇建设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图画。从都市区到中心镇再到村庄,望城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生态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众所周知丽江、平遥、凤凰等三大古城,周庄、宏村等古镇、古村落,与之相比较,望城历史虽不及其悠久、文化底蕴虽不及其深厚,但望城有着独到的优势,那就是以规划为蓝图,通过精心打造形成了一个名镇群落,共同打扮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湘江是湖南的母亲河,湖南的莱茵河之梦也是望城人的梦想。望城拥有35公里湘江岸线资源,位居长沙城区之首,演绎莱茵河之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望城确立了以“一江(湘江)两岸(河东、河西)四镇(丁字、铜官、靖港、乔口)”为重点的城镇化战略布局,力争将望城滨江区域打造成集“湖湘文化展示、‘两型’产业示范、滨江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环湘江生态旅游圈。以湘江为自然轴线、东西两大区域全面推进,充分发挥“两岸四镇”自然资源、交通区位等优势,实施错位互补发展,着力打造“东方莱茵河的节点城镇”。
在这样的规划布局下,望城形成了“古镇文化”、“陶瓷文化”、“渔文化”等极具魅力的特色品牌,一个特色各异、相互呼应的湖湘名镇群落初展英姿——
靖港镇曾为天然良港,素有“小汉口”之称,明清建筑保存完好。按照打造“江南滨水古镇”的思路,完善古镇基础设施,修缮和恢复了明清古建筑群,古镇人文景观尽显古韵风姿,靖港古镇这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闻名遐迩,美食一条街上“靖港八大碗”、“庙会小吃”等特色餐饮尽显湖湘饮食文化魅力;
乔口镇靠近洞庭湖,渔业资源丰富,自古商贸发达,享有“长沙十万户、乔口八千家”的美誉,集“吃鱼、赏鱼、养鱼、买鱼”为一体的“乔口渔都”即将正式开街;
丁字镇境内的铜官窑是世界陶瓷釉下彩发源地,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烧制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望城加快建设位于丁字镇的长沙铜官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推进“彩陶溪——十里画廊”、“唐风”特色名村、山湾部落休闲农家乐等项目建设,铜官窑将重现大唐神韵;
定位为“千年陶都、江南古镇”的铜官镇历来以陶瓷闻名于世,享有“陶都”的美誉,又是远近闻名的古镇,毫无悬念地被打造成具有深厚陶瓷文化底蕴的旅游景点。
四镇以外,高塘岭镇、星城镇、黄金镇等经济强镇,乌山等工业新镇,白箬铺、东城、桥驿、茶亭、格塘等生态新镇,独具风情的“新康戏乡”,都以不同特色打造各自的中心镇。不仅是各中心镇名声在外,望城声名远播的村庄也不在少数,光明村、金峙村、彩陶源村等24个具有连接城乡节点和纽带功能的中心村绽放异彩,望城形成了“一核多点、梯次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
一张规划图,覆盖了望城的山山水水,城市乡村的每一个旮旯角落。农民的住宅无一例外要按“图”建设,再没有乱搭乱建的败笔,969平方公里的望城,一眼望去,就是一个偌大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