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
时间:2011-09-15 13:28:29 
对于城市,尤其是人员高度密集的特大城市来说,诸如地震等灾难发生之时,是否有安全的避难通道连接到城市广场、公园等安全避难区域?人们栖居的建筑被毁坏,城市开放空间(广场、公园等)是否能容纳无家可归的群众,相关场地是否可以用于临时医疗救助?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前国内城市绿地景观的防灾避难功能在设计中长期处于不被重视的地位,规范中也没有明确涉及这个区域,这将给避难人群带来麻烦。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规划和建设更多考虑的是发展问题,而对防灾安全问题相对来说不够重视,在城市规划编制的时候,防灾规划只是附带一下,没有摆上一定的位置。

“我国城市安全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有的城市处于地震构造带中,城市中有的建筑甚至建在地震活动断层上,或离断层较近,从20世纪近百年的活动水平看,地震烈度≥7级的平均值为0.66次,地震烈度≥6级的平均值为3.6次。

此外,我国还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有140多个大、中城市位于江河洪水水位之下,隐患严重。沿海城市的水患既有暴雨的影响,也来自风暴潮。在山地城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也时有发生。城市规划应该把城市安全问题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做好防灾规划的城市规划不能批。”上述人士认为。

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研究所所长、总工办主任刘芸5月12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说法表示认同,他认为上述问题在国内某些城市的确存在。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划中首先考虑的是发展空间和规模、交通等因素,但是在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前,我们依然做了专项的防灾规划、消防、人防等规划,现在我们也对一些城市提出要做专项的防灾规划,但是需不需要实施这些规划就要看各地方,我们的总体规划上一般都会有这些内容。并且现在我们在规划过程中更加强调防灾规划。”刘芸同时对本报记者表示,规划本身是大而全的东西,考虑的是整个城市的综合发展问题,方方面面都需要涉及到。

对于防洪、防地质灾害等方面,刘芸认为要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而做出不同的城市规划,例如在平原地区的城市,规划中对于地质灾害考虑的因素就相对比较少,他们侧重考虑防洪、人防等方面;但是对于山区城市来说,规划中就需要重点考虑防洪、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等因素。

刘芸所任职的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参与了四川不少灾区的新城重建规划工作,在灾后的新城规划中,防灾减灾规划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各地建筑的防震抗震标准都比以往有不少提高。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有关人士建议:在诸如北京、上海、深圳等特大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建筑稠密的地方,应多建一些公共绿地,不但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为城市居民提供休憩游乐场所,还可以在防震、防火、防洪、减轻灾害等方面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还要多建一些城市广场,平时可增加停车位,灾时能避难。

一个城市一定要有各类救灾物资和设备的储备,布置在安全的地点,当发生灾难时能及时调用,特别是一些大型的救灾设备。汶川大地震中大型救灾设备缺乏,严重影响了对生命的抢救。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