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8日,已有12家上市银行公布了2011年的上半年业绩。12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4244.47亿元,其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就有2057.43亿元,占净利润近半。12家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普遍增幅在40%以上。(8月29日 《重庆晨报》)
这个消息并不出人意料,早在去年四大行年报就显示,截至2009年年底,工、农、中、建四大行中间业务收入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共计1800多亿元,其中工行位列第一,收入551.4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17.82%。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增长迅猛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但银行净利润高幅增长是建立在佣金和手续费持续增长上的增长,这样的“净利润”含金量显然不足。做为银行“三大收益”之一的“手续费净收入”(佣金等),竟然占据“半壁江山”,说明“净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等已被严重挤压,这样的“收益比例”不能说是健康的,更不能说明银行的市场博弈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因此,看似“喜人”的占净利润近半的“手续费收入”,也使银行面临继续支撑利润的“瓶颈”。
其一,在民意对银行日益增多的收费项目和不合理收费的质疑声中,未来的银行收费项目和标准只会进一步规范和降低,依靠手续费支撑超额利润的模式显然不可持续;其二,社会的进步和公共服务理念的提升,过去的银行收费向“优等生”看齐,服务却是“劣等生”的现状也将逐步改观。对于中间服务费用的涨价,也必然实现“账户高额的管理费是与其服务水平挂钩”的真正的“国际接轨”,这样一来,会进一步“摊薄”银行手续费用利润。国家有关方面在逐步关注和严格管理收费项目之下,也不可能任由部分银行在收费项目上为所欲为。
净赚4000余亿元的巨额数字,看似是银行“业绩”,实际上这个“业绩”乏善可陈,没有多少“含金量”,因此不应是一个被部分银行“狂欢”和自以为是的“功劳薄”。这个“数字”,究其实质是建立在“低等服务”和缺乏市场规范基础之上的“利润”,不仅不应是让银行“高枕无忧”,反而凸现银行业发展的“短板”和隐忧。
“收费项目”和“收费利润”萎缩之后怎么办?这已是摆在诸多银行面前的一个大课题。就此,国内诸多银行应有未雨绸缪的意识,早日将利润的关注点向“代理、投资银行、基金托管、咨询顾问、金融衍生品”等方面转移。在拓展新业务方面多投入些精力,不仅利于银行创新意识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对于减轻公众现实面临的银行收费负担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