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用快乐和谐凝聚人心 用群众方法管理社会
时间:2011-08-23 10:59:47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郑向东 

8c521bddba4f53d50cf3513031701385.jpg 

    在基层实践中常有这样的困惑:政府出台惠民政策不少,投入大幅增长,是政府给予的越多,老百姓就越满意吗?收入增长了、物质富裕了,老百姓就一定快乐吗?许多人都说“小政府、大社会”是大趋势,但政府管得越少,社会就越和谐吗?通过与干部群众面对面地沟通交流,我们发现:如果没有责权利相统一、公平合理的投入机制,给得再多群众也不会满足。如果没有全民的集体认同、公众的社会责任,政府管得越少群众越迷茫,越无所适从。如果没有建立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覆盖城乡的组织体系,未能塑造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道德规范,富裕之后的社会并非必然稳定和谐。

    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以“乐和家园”建设推动社会管理创新,采取了“五个一”的工作措施:探索了一种“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的社会管理机制,构建了一套整合社会资源的大群众工作体系,提炼了一套在基层行之有效的“乐和工作方法”,建设了一系列承载群众性集体活动的公共空间,形成了一整套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系统。

推行“群众听得懂、干部讲得清、大家愿意干”的“乐和家园”理念

    组织群众的关键问题是要把党委政府的意图通俗易懂地传达给群众,核心的环节是必须要用一个凝聚人心的理念,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
让群众听得懂。采取深入浅出的方式,把“五个重庆”、“唱红打黑”、“民生十条”等重点工作,细化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事项,归纳为“乐和生计、乐和人居、乐和治理、乐和礼义、乐和养生”,把宏伟的奋斗目标,化繁为简变成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老百姓认同的理,老百姓能干的事,使之成为百姓生活词汇和自觉的日常行为。

    让干部讲得清。将县、乡(镇)、村(社区)的各种行政教育资源,清理整合为“县级乐和书院—乡镇(街道)乐和讲习所—村(社区)乐和大院”,形成了县乡村三级教育体系,构建了好用、好管的群众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把“乐和家园”的目标、任务、制度,系统编制成《乐和家园操作手册》,让庞杂的社会管理工作制度化、清晰化、易操作化,让市委的决策、方针扎根群众、深入人心。

    让大家愿意干。我们把兑现惠民政策的过程当成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过程,把“体现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追求快乐和谐”作为乐和家园的基本内核,抓住当前群众的关键点和兴奋点,用“人人心中皆有、人人口中想说”的“快乐和谐”来增强感召力和吸引力,把开展经常性集体活动作为增强集体认同的重要举措,从而唤醒人民群众的集体自豪和主人翁意识。

建立“权责更清晰、基层易操作、群众能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

    中央要求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核心是党的领导、难点在群众参与。我们从实际出发做了三个方面的探索:
构建大群众工作体系。按照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要求,我们试点成立群众工作部,并非简单地把信访办 “升级”和“变脸”,而是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特点之一,“五三三”大群众工作体制,群工部由县委副书记兼任部长,统筹全县群众工作,履行“整合群众工作资源、联系管理社会组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督查群众工作落实和调研政策方法”五项职能。在组织体系上是合纵连横,合纵就是组建县级群工部、乡镇群众工作站、社区(村)群众工作室三级网络,与乡镇(街道)“六位一体”、村(居委会)“七位一体”综治工作平台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群众工作;连横就是整合“民政救济、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国土房管、人力社保、纪检监察”等部门职能,建立民众联络中心、民意调查中心和民众服务中心三个中心,实现了“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在工作机制上“统揽不包揽”,就是建立“群众工作联席会”,由县委书记或副书记牵头,定期总结、协调和部署群众工作,相关部门根据原有的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群众工作。特点之二,有效管理社会组织。群工部集中管理各类社会组织,梳理筛选、重点培育“拥护党的领导、组织群众得力”的社会组织185个,通过培养党员干部成为社会组织带头人、吸纳骨干分子进入基层党组织,积极稳妥地发挥社会组织直接面对群众、有效组织群众的优势,把党的意图贯彻到社会组织,让社会组织参与到公共事务,形成“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以社会组织为基础”紧密联系的社会组织体系。特点之三,广泛开展民意调查。聘请民意调查员,围绕“政策落实、工作推进、热点问题、干部作风、社会稳定”等重点环节,每季度集中开展一次满意度测评和专项民意度调查,定期通报民调结果,把测评和民调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把党建资源、行政资源、社会资源等群众工作资源,统筹整合、集中配置到城市社区,让各种资源在公共事务管理中实现互动、融合。我们在城市创建过程中,采取了三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措施之一,建立“8+8”网格管理模式。将县城划分成110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责任区域明确了县级领导、县级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等八类责任主体,共同做好所辖网格区域的环境卫生、绿化管护等八项工作,逐渐形成“8+8”的网格管理模式。措施之二,建立“5+1”运行机制。发挥群众工作部在推进“网格化”管理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即:每半月一次信息通报、每月一次联席会议、每季度一次民意调查和满意度测评、县级领导每季度一次到网格接访、网格责任单位每半年一次入户走访。同时,建立定期统计报告制度,及时了解“网格化”管理开展情况。措施之三,建立“4+4”督查考核体系。以网格单元为单位,因地制宜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即:综合实地检查、社区干部、社会督导员、满意度测评四个方面的评分,对网格责任落实情况一周一巡查、一月一通报、一季一考核、一年一评比,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个个肩上有责任”的考核评价体系,成功创建了市级卫生城市、山水园林城市。

    探索党政主导的社会共同治理机制。我们借鉴传统乡村的治理经验,发挥乡村自治组织作用,构建了由村(社区)两委、社会组织和帮扶单位多方参与的乡村建设联席会,通过民主集中的方式,决定村、社区建设的重大事项,形成了以“自治为基础、共治为平台、法治为保障”治理机制,在党政主导下形成共同治理,在多方参与中巩固和改善党的领导。

探索“党的优良传统与群众生活智慧有机结合”的“乐和工作方法”

    “妙方在民间,关键在发现”。我们总结提炼了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乐和工作方法,即“用共同梦想凝聚人心、用矛盾转换推动工作、用互动参与实现融合、用群众方法治理社会、用紧密组织覆盖城乡”。我们遵循尊重、沟通、融合的理念。在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发现社会的组织资源、学会群众的话语系统、运用民间的习俗方法、塑造百姓的楷模榜样。其实质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用互动参与实现融合。一方面是让干部生活在群众中。我们在全面落实“三项制度”、深入开展“三项活动”的基础上,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在机关、在支部、在驻地开展“三重组织生活制度”,开展“三进三同五清理”(清土地、清人口、清政策、清财务、清矛盾),以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实现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另一方面是让群众活动在集体中。如在同一小区统筹配置廉租房、商品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统筹配备休闲广场、公共绿化等基础设施,统筹搭建托老托幼、物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统筹规范太极拳、木兰拳等社会组织,统筹组织“黄桷树下故事会”、“古城墙边老电影”、“大宁河畔红歌会”等群体活动,让不同身分、不同阶层、不同地藉的人们居住在同一屋檐下、活动在同一空间里、享受着同样公平的社会待遇,以空间融合消除社会隔阂,以集体活动增进群众感情。

    用群众的方法化解矛盾。我们坚持从问题入手,到群众最需要、最困难的地方去了解民情,到矛盾最突出、最强烈的地方去倾听呼声,敢于面对矛盾、善于分析问题,建立“公开事实、公开评理、公开结果”三公开“和事堂”,把民主法制、民俗道德和群众智慧相结合,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化解矛盾,在矛盾转化过程中推动工作。

    用榜样的力量塑造民风。广泛开展群众性评比活动,发现了郑子全、吴显才、赵世术等一批活跃在身边、闻名于全国的“好人”,并大张旗鼓宣传、表彰、奖励,让“好人”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同时给予政策、项目、资金扶持,把“名人”培养成为带领乡亲致富、弘扬乡风文明的“带头人”,用榜样的力量教育群众、引导民风。

    总之,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就稳定抓稳定、早晚不稳定”,“怕出事不干事、一定会出事”,只有从“全社会”着眼、从“大群工”入手,以群众工作推动社会建设,以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才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