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解密为何大明湖的明多一横 趵突泉的突少两点
时间:2011-08-22 11:01:58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作者:刘友杰 朱文明 
我是外地来济南旅游的,在大明湖南门看到一块石碑,上面的“大明湖”中的明字,是“目月”而不是“日月”,这是为什么?

朱文明大明湖南门口的石碑 刘天麟 摄

趵突泉泉池处的石碑 刘天麟 摄

记者答复:如果不是好奇而又眼尖的外地游客提出疑问,相信许多济南人也是第一次听说。不知这名游客有没有游览趵突泉,是否发现泉池的石碑上“趵突泉”的“突”字其实也少了两点呢?

关于这两处一多一少的石碑,民间传说是因为古时趵突泉喷泉之水高达数丈,几次立碑都被冲倒了,于是明朝时济南府请山东巡抚胡缵宗书写立碑,因为胡巡抚是甘肃天水之人,又是山东大吏,想以他之笔,标趵突泉之名,并压住这汹涌不息的趵突泉水。胡擅书大楷,字写成后,济南石匠选上好石材刻碑。端午这天,知府官吏把刻有“趵突泉”的石碑竖立在趵突泉源头。不久却发现,“突”字上的两点被腾空的泉水冲走了,都说冲到大明湖去了,其中一点留在了“明”上。

大明湖公园的工作人员说,“大明湖”三字是从清嘉庆大明湖碑上拓下来的,碑则为嘉庆书法家登州人于书佃创作,这“目月”组成的明是帖写的写法,并不是错字,使用哪种写法是书家的创作自由。

济南民俗专家张继平说,像趵突泉的泉水将趵突泉的“点”冲入大明湖的说法只是民间戏说,“明”之所以写成“目月”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清朝书法家为了避讳明朝的“明”而多写了一笔,尤其是在“大”字之后,否则写“大明”有可能遭到文字狱,而趵突泉的“突”字则可能是书法家的艺术需要。

山东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院张同秀先生说,在书法艺术中,为了字体结构平衡或者美感,经常会有加笔和减笔的情况。古人这两处名字的写法,不能说是错误,只是书法艺术的创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