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说,城乡一体化,就是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和转化利用,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共同发展。长沙推进城乡一体化以来,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100公里,全面完成农村90万人饮用水安全目标。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23347元和11206元,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6位和第3位。长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5年前的2.5比1缩小到2比1。
10个乡镇100个村先行试点
2009年,长沙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0217元和9005元。站在新的起点,长沙确定了加快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
2009年10月中旬,长沙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流动现场会,初步明晰了加快建设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当年11月17日,长沙市委召开第十一届十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建设,主要包括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管理体制一体化,以打破传统的二元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探索一条体现时代特征、符合“两型”特点、具有长沙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2010年,长沙确定以城带乡、以镇带村、以点带面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按照主城区、都市圈、城郊带,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启动了试点工作,以金洲片区、长永片区、莲花片区和京珠片区为重点,抓好10个乡镇和100个村的示范,把示范村建设成具有浓郁现代气息和乡土特色的农村新社区。目前,长沙涌现了莲花镇、靖港镇、关山社区、光明村等一批示范典型。
示范镇村撬动投资过100亿元
1年多来,长沙基本完成98个乡镇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建设,建成乡镇垃圾中转站69个、村级垃圾收集站437个,乡镇(村级)污水处理厂13家;共兴建各类农村供水工程290处。据统计,长沙示范乡镇和示范村预计项目资金投入过20亿元,撬动企业、农民和社会投资过100亿元。
在宁乡县关山社区,金州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区的近200栋别墅依山就势如明珠般镶嵌,青年湖集居点67栋黛瓦白墙的徽派建筑伴湖而立,1000多亩标准化葡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们在休闲广场健身、散步……正在葡萄园劳作的陈爱春说,以前她一家年收入只有2万多元,现在年纯收入达到6万多元。在望城县光明村,村民“家家有果园、菜园、花园”,居有“青瓦白墙、朱门木窗”的乡村别墅;吃有农家乐美食;休闲拥有“开心农场”,可垂钓、可爬山。这样的生活引得无数城市人向往。
从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花明楼镇,到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彩陶源村;从有着长沙市民“果园子”之称的真人桥村,到金井镇农业产业化基地……农民群众喜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丰硕成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美好图画已在长沙初步显现,全市城镇化率由2006年的56.6%提高到62.63%。
休闲基地去年实现收入30亿元
刘修武是捞刀河镇的一名普通农民,他与妻子长期在家务农,生活并不富裕。然而,借助城乡一体化的东风,300多家企事业单位入驻,他从农民变为一家湘绣厂的产业工人,家庭年收入比原来增加了数万元。
随着城乡一体不断推进,在长沙,传统的务农收入已不再是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各地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很多农民成了产业工人。据介绍,全市现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7000多家,去年实现销售收入568亿元,同比增长30.7%,成为工业经济中表现最活跃的板块之一。
集生态、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长沙共有生态园、农家乐等休闲基地1650处,去年接待游客数量和经营创收同比均增长25%以上,实现收入30亿元左右。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推进过程中,长沙各级各部门通过宅基地换房、实施土地整理、改造镇村民居、引进重大项目等措施,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把受到群众欢迎的好措施、好做法上升到了制度层面,给农民群众吃下了“定心丸”,为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了制度保障。
长沙的新农村正呈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