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城市精神的苏醒:透视市民公共行动
时间:2011-08-19 13:53:45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吕程平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上,这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春天:从三月份开始的南京市民保护梧桐树的“绿丝带”行动,到四五月份南国广州市民以举牌、剃头等方式反对忽视民意的市政规划,再到近日中共长沙市委原副书记朱尚同发表公开信,批评该市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劳民伤财”,这让人应接不暇的新闻似乎昭示着中国城市精神的苏醒……

举牌:我建议、我反对

    在即将过去的春天里,伴随着勇气、行动和执着,市民精神之花在许多城市里悄然绽放,我们不妨按照逆时针的顺序做个回顾:

    5月20日,长沙市原市委副书记朱尚同网上实名批评长沙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过程中“劳民伤财”,立即引发广泛反响,加剧了社会各界围绕着该市社区环境整治工程展开的争论。 朱老先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自己绝非是以离休干部的身份干政,而是面对政府铺张浪费搞建设,以市民、公民的身份提意见。这位老干部无意中将从初春时节就在全国各地展开的、以城市平民为主体的市民公共行动推到了更高的层面。

    5月初,广州市高中生陈逸华在广州街头举牌反对广州地铁耗巨资“统一化”,市民纷纷签名响应,一时间,对地铁项目资金、环境影响的质疑充满了从南国大报到名人微博的各类媒介,广州地铁更是几度回应社会质疑之声,表示“未来重大工程会事先征询民意!”几乎与此同时,另一位广州仔把头剃得光亮,打出写着“Brain is Brighter”的小幅纸片,号召广州市民剪光头照亮广州,拦下1.5亿光亮工程,其博文广为转发,引来众多网民热议。

    4月16日,在北京通州区京哈高速上来自北京的志愿者拦住从河南开往吉林的货车,车上装着几百只即将被屠宰的小狗,志愿者们质疑屠宰证明的真实性,他们愿意自己赎买下所有待宰狗。在这过程中,媒体充分介入,社会评论纷至沓来,人们期待着爱心的传递与扩散。

    三月中后旬,从微博发起的“拯救南京梧桐树”行动将因修建地铁移植梧桐树事件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媒体持续跟踪报道下,南京市民们走上街头,在百年梧桐树身系上绿丝带,他们为支撑着这座城市韵味的古树守夜,反对公权力的滥用。南京市政府正面回应,表示愿意公开征集民意,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
如果我们把回溯的目光放得更远一些,记忆犹新的是上海火灾后数以千计的市民默默地献花、依稀记起的是几年前厦门PX事件中市民的理性、智慧与坚持。

    一张手写的纸幅、一条绿丝带、一封微博的公开信甚至是剃一个“光头”,这些再微弱、再平凡不过的物件或行为,竟在不经意间表征着一种市民精神的萌动,恰如春雨后的苞蕾,纤微中孕育着不可转逆的希望。

理性与柔性:不一样的色彩

    这次市民精神的集中绽放,带着不少鲜明的色彩:

    首先能观察到的是事件中价值指向多元性,这些行动有的是出于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有的是出于对生活环境破坏的担忧,有的是出于对自己生长和工作城市的热爱和对城市文化风貌的珍视。参与其中的不仅有普通百姓更有曾身居高位的党政官员。长沙朱尚同老先生在公开信中表达了对政府铺张浪费大搞形象工程的忧虑,这样的忧虑来自一位老革命者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热爱。在接受报刊采访时,他说:“(即使损害的只是)少数人的利益也要被尊重。让老百姓生存,少数人利益获得保障,这才是文明城市”。

    这样充满人性关怀的话语出自一位前党政高级干部就更是耐人深思。广州的“地铁门”和“光亮工程”事件中,参与民众要表达的是对市政规划中出现的忽视市民感情、一味求大求亮导致项目经费膨大和项目财务不公开的抗议。而对于发起者的“举牌哥”和“剃头男”,他们最初始的冲动往往是来自于对城市朴素的感情。按着在熙熙攘攘的羊城街头举起自制的纸牌发声的高中生陈逸华的说法,让他鼓起勇气站出来的是对每天乘坐着上下学的地铁“日久生情的喜爱”,而在之后的过程中,随着更多的有着不同思考的市民加入以及人大代表等体制内民意代表的参与,行动的风向逐渐指向了与市民实际利益更为相关的对地铁耗资的质询。可以说是市民对城市的感情与利益诉求的结合。在南京的梧桐树事件中,让无数妇孺百姓走上街头保护古树的更多是出于情感上对“生长于斯”的城市风貌的不舍和对肆意破坏城市环境的愤慨与忧虑。在这些事件中体现的是多元价值取向与社会良善追求相互交融。

    另一个更加惹人眼球的特色是理性、建设性和柔性的表达方式与一些夸张的、带着些许冷幽默和适切视觉冲击力的符号的结合。这样的符号“突发奇想”般的运用,使得文章开头列举的画面有着近乎行为艺术般的效果。不管是广州的“口罩男”、南京的绿色带,都投射出参与市民在集体发声中对形象艺术把控。

    最后要指出的是在这些市民集体行动中,参与者身份谱系的广泛性,其中既有曾经的党政高官,也有“装备”着先进而潮流的网络工具的80后甚至90后新生代;既有致力公益的社会志愿者也有在企事业中任职的白领。身份迥异的他们在面对公共事件时都勇敢地站在维护城市风范和市民权益的第一线,并发挥各自独特作用:深谙体制内规则的老干部意见提得中情中理,恳切中不乏犀利。熟悉网络工具的新生代,更是将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交互性在社会议题推动上发挥得淋漓尽致。

市民精神:时代的呼唤

    当下市民精神的兴起,可以说是中国城市等待了千年的相遇,更是三种时代力量助推的结果。

    其一,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开展的时代背景。不难发现,几乎每一项展现着市民精神的公共事件都是围绕着城市规划、产业转移、环境保护这样的城市发展重大议题展开。而深层次动因是,在城市建设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市民权益、福利保障的关系,如何解决好产业引进、市政规划与环境及城市风貌保护等课题,如何协调好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经济建设与民众精神文化需求等议题。

    其二,是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管理体制的逐步健全,政府对市民参政议政在态度上更为宽松在机制上更为完善。这与国家领导人的倡导是分不开的,温家宝总理曾说过“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正是有这样的高层应允,普通市民在现有的政治框架下才有了独立表达意见的空间。另一方面,我们注意到,市民精神发育最充分的地方往往是经济社会发展状态处于国内前沿的城市,在广州、厦门这样开放度较高的沿海城市,当地政府对市民议政监督的态度也较为开明,而相应的机制在与市府与市民较良性的互动中逐渐建立形成。在广州,2009年以来伴随着对垃圾场选址、地铁规划等一系列公共议题市府、市民与媒体之间的争议、互动与博弈,一套较为成型的市民表达意见机制和市政沟通平台逐渐搭建起来。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牛凤瑞老师指出市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标志着我国一些城市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阶段,他认为政府只有在决策过程中广泛听取民众意见,才能保障政策的可行性与广泛代表性。

    其三,是在城市化进程中较为先行的大中型城市,城市中产阶级逐渐壮大,参与公共事务的意愿和能力逐渐增强。虽然在中国的国情和语境下,中产阶级还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名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诸如广州、上海、北京、南京这样的经济社会规模超大型城市里,受过良好教育具备相应文化素养,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空暇时间,关注城市公共话题且有参与欲望的新兴市民阶层正在壮大。从素养上看,他们有着更强的参与意识,更容易接受新鲜的观点和理念而较少有历史的包袱;从价值观上看,虽然诉求较为分化,但理性表达和柔性参与是其主流。从技术上看,他们能更熟练的运用网络工具,而如博客、微博等时尚网络媒介不仅成为思想交流的载体更是意见迅速传播的利器。

    积极、理性的市民精神是城市之所以富有独特魅力和勃勃生机的灵魂所在,也是城市之所以在千年前被先哲们视为“充满着自由空气的土地”而在当今成为创新源泉的原因。在这个市民精神之花于争议中、于行动中、于勇敢的坚守中成长的春天里,我们期待着鲜花烂漫的城市的到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