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实行“六基”工程 建设和谐新农村
时间:2011-08-19 09:41:37
来源:理论网
近年来,湖南省泸溪县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实行“基本班子、基本产业、基础设施、基本环境、基本民风、基本发展”“六基”工程,在“强、优、全、美、淳、富”六字上做文章,夯实农村基层基础,建设和谐新农村。
一、背景与起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需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常抓不懈,扎实有序地推进。“六基”工程以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方式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并按照“盼什么干什么、缺什么建什么”的原则,分层分类分批推进,不断增强建设实效性、群众幸福感。
二、做法与经过
基本班子建设在“强”字上做文章。“农村要进步,核心在支部”。首先,创新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按照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探索创新农村党组织的设置形式,如“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党组织,以及把党组织建立在农业产业链、专业协会和各种联合体上等,不断调整和优化党组织设置。其次,选好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采取“两推一选”、村民直选、组织整顿等办法,配齐配强村党组织领导班子。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回乡青年、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干部。再次,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农村党员发展工作,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探索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专业协会负责人、致富能手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有效方式,改善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知识结构,不断增强生机与活力。重点推行“三制一卡”管理,着力建设“五好”村支部;推行“四联”责任岗,着力构建先进性长效机制。为此,全县共充实调整35个领导班子不健全和软弱涣散的村级党支部,选派了11名县直和乡镇机关党员干部担任移民村党组织书记;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发展农村公益事业筹措资金332万元,县直机关党员联系农村党员3072名,解决了108名特困党员生产生活难题;农村党员联系贫困户3200户,帮助群众调解矛盾纠纷800多起。
基本产业建设在“优”字上做文章。百姓要致富,关键靠产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重点是推进“产业富民”方略,立足“一主导两支柱”,加快发展优势绿色产业。坚持“市场引导、政府扶持、群众自愿”的原则,按照“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加工精深化、投入多元化”的要求,政府捆绑资金850万元,做大做优做强以椪柑为主的柑橘主导产业,提升泸溪“中国椪柑之乡”品牌。全县15个乡镇134个村5000多名党员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发展以油菜、辣椒和烤烟为主的高效经作业,发展以生猪为主的养殖业。全县农村党员干部带动新开脐橙1805亩、椪柑5万亩、烟叶3000亩、辣椒10万亩,新发展养殖专业村20个,仅养猪收入人均增多500多元。
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字上做文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体党员干部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基础设施建设抓起,重点抓好水利设施建设、乡村道路建设。全县150个村(社区)实施以道路硬化促进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百村硬化工程”,2007年已完成67个村村间道路硬化,2008年又捆绑资金680万元启动了余下的83个村的村间道路硬化工程。2010年整合资金100万元完善1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村间道路硬化工程。全县“百村硬化工程”扮靓了新农村,昔日“晴天一脚土、雨天一身泥”的凹凸土路和村道两旁杂草丛生、臭气熏天的场景正在成为历史,取而代之是笔直宽阔、明亮整洁的水泥硬化村道,绿树花草落庭院、鸟语花香飘四方的新农村。目前,全县各级党员干部带头整修病险水库(山塘)120座,硬化村间道路209.7公里,总面积28.5万平方米,为25个贫困村187个村民小组新修通村公路85公里,为30个扶贫村新修沼气池150个、节柴灶800个,新建人饮工程示范村25个。
基本环境建设在“美”字上做文章。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泸溪一是抓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以整村推进方式,加快农村沼气池建设。新建沼气池2.5万个,农村“改厨、改厕、改灶、改圈、改栏”五改入户率达95%以上。将生态农业与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实施“沼—猪—菜、猪—沼—鱼、猪—沼—果”生产模式示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实现村容整洁;加快以扶贫建房的主要内容的“安居工程”,让困难群众做到居有家室,消除危房。二是突出抓好改善生活环境。开展以“道路硬化、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为主要内容的“一化三清”工作;以“沼气池建设,农村改厕、改厨、改栏”为主要内容的“一池三改”工作;以“每个村建设一个村部、一个文化活动室、一个图书室和一个卫生室、远程教育室、科技室”为主要内容的“一部五室”工作;以“生态环境优良,高公路通畅率、高自来水入户率、高电视入户率、高固定电话入户率、高移动电话拥有率、高有效灌溉面积”为主要内容的“一优六高”工作。相继完成了交通投资1.5亿元,实施重大交通项目16个;完成县乡公路改造85.6公里,通村公路141公里,新增15个行政村通公路;完成各类水利投资1.3亿元,开工水利工程2600多处,治理重点病险水库26座,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43.4万亩,惠及2.4万多农户;完成能源建设投资近1亿元,完成能源建设重点项目10个,新解决4.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48个村的村部楼建设;乡镇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工程,有线电视通乡率达到了100%,信号入户率达到了45%,20万农民受益。三是突出抓好民族特色文化村建设。积极开展民族特色文化村创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全县15个乡镇都建设了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特色文化示范村”。梁家潭乡和潭溪镇村村建有文艺队,每年都利用民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六月六”开展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不但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还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和谐。同时,抓民族特色民居村建设,全县15个乡镇都建设了极具民族特的“民居示范村”。“民居示范村”住房建筑统一规划,彰显民族风格,房屋依山而建、傍水而立,与周围景致融为一体,让人一进入村里便能欣赏到群山环绕、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美景。
基本民风建设在“淳”字上做文章。全面提高农村群众的综合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又是形成淳朴民风的根本保证。因此,全县村级党组织认真组织对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在培训内容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广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村党员和农民群众自觉抵制封建迷信、黄赌毒等腐朽思想和其他落后观念的影响;广泛开展科技文化教育,加强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在培训方式上,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采取内培与外培相结合,长培与短培相结合,集中培训与经常性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培训方式,不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村级党校、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党员电化教育和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突出抓好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着力培养一大批“土专家”、“田秀才”。通过切实有效地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执行政策、加快发展、服务群众、依法办事等能力以及自己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提高农民群众的务农兴业的技能,增强他们就业、创业的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重点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县现已培养乡土人才1000多名,新改扩建农村中小学118所、农村卫生院15个,新建县文化中心一个,完善乡镇文化站所15个,新建大型体育中心一个,新建椪柑协会、养殖协会等社会中间组织48个。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每年以民主准荐、综合考评的方式,评选表彰和奖励“五好文明户”。
基本发展建设在“富”字上做文章。为村集体富,泸溪坚持创新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思路,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探建新路,特别是对那些集体经济“空壳村”,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那些投入少、见效快、受益长的经济项目,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把发展集体经济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努力打造专业村、特色镇,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路子。对发展起来的经济项目,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企业内部管理,确保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对困难村,党委、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帮扶。相继建成柑橘专业乡镇5个、柑橘专业村40个,无公害蔬菜基地3个,烟叶基地3个,全县150个村(社区)中90个拥有村级集体经济。为党员干部富,发展“党员示范经济”,提高党员干部“双带”能力,一方面建立党员科技示范园,以县农口技术部门扶持为依托,以乡镇党委或村支部牵头,以党员骨干具体负责,高质量办好党员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另一方面树立党员致富标杆,通过对党员在项目资金政策上进行帮扶,让党员家庭首先实现增收,树立一批致富典型,充分体现党员在经济上的先进性;再一方面发展党员新兴产业,重点推行“一个支柱产业,一个牵头基层党组织,一个责任党员,一个规模基地,一定规模群众积极参与”的领办产业模式,以支柱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此外,抓好党员联户帮扶,42名县级领导、300多名副科级以上实职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名党员示范户,党员致富大户每人联系2—3个贫困党员户,实施“1+1”对口帮扶。目前,全县70%以上农村党员有了经济发展目标,30%以上党员开发了致富产业,已建党员科技示范园15个,党员示范大户300户,党员示范基地120个,党员领办支柱产业670多个,组织乡镇、村专业协会26个。在“党员示范经济”的带动下,全县已形成11万亩优质稻、18万亩以椪柑为主的优质水果、5万亩以反季节辣椒为主的生态菜、10万亩油菜、4000亩烤烟药材等精品规模生产基地。
三、探讨与启示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切实发展人民群众的民生福祉和现实利益。新农村建设工作,确保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坚持体现党的意志与反映群众心声相结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与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相统一,加强人文关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真正解决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才能使新农村建设工作发挥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新形势下,面对人们利益诉求、精神需求的日益多样,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的日益增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长期以来,农村工作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注重继承优良传统,注重总结新鲜经验,注重适应实践发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实践表明,农村工作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新形势下,面对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高扬改革旗帜、增强创新意识,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基础上,打开新视野、拓展新思路、研究新举措,确保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任务始终蓬勃发展。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在实践中,新农村建设工作始终把着眼点放在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上,认真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和学习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与具体问题,认真解决农村精神生活领域存在的不良倾向,在办实事办好事中贯穿新农村建设工作,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实践表明,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好事,是最直接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形势下,面对利益主体的分化多样、利益诉求的日益强烈,新农村建设工作必须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解决思想问题的重要环节和突破口,做到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让群众在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群众在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事业的信念信心。
坚持新农村建设与解决贫困问题相结合,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全覆盖、群众受益。进一步瞄准对象和范围。要把重点放在连片特困地区,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方面的支持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区域性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根本上改变这些地区的落后面貌。同时,继续把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作为工作重点瞄准对象,做好连片特困地区以外重点贫困村的工作。进一步明确战略支点。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是当前扶贫工作的三个战略支点。专项扶贫的重点是实施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尤其对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县,要给予重点扶持。行业扶贫要明确部门职责,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扶贫对象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社会扶贫要加强定点扶贫工作,推进东西扶贫协作,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并积极开展减贫领域的国际合作。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要继续强化财税支持、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等扶贫优惠政策,并将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扶贫开发纳入总体规划,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加大支持力度。还要重视采取特殊措施帮助贫困残疾人,让他们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强化开发责任。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扶贫资金到户扶持机制,采取多种方式,使扶贫对象得到直接有效扶持。要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强化审计监督,拓宽监管渠道,坚决查处挤占挪用、截留和贪污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