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2点,城市尚在沉睡之中,37岁的陈松年骑着三轮车,来到奶站,装上600多件各种包装的牛奶。
他是一个送奶工,对牛奶消费者来说,这是一个“看不见的人”--人们已经习惯每天早上打开奶箱,看到头一天晚上放进去的空瓶,变成鲜奶。很少有人去想:送奶的人是什么模样,他有什么样的故事……
陈松年很瘦小,骑在三轮车上,从背后看去只冒出头和两只肩膀。1999年,他从江苏连云港来上海当送奶工,一干就是12年。
“半夜1点半就起来,全年不休,特别是过年过节。一天不送,顾客会投诉的。”陈松年笑着说,“人家睡觉我上班,人家上班我睡觉。”
走进静悄悄的小区,陈松年拎起小提篮,迅速分拣好一篮牛奶,来到一幢楼前,按密码开门、上电梯、选择楼层、抓上两件牛奶、电梯门开后脚步轻快地走到拐角、放到一户人家门口的牛奶箱里……轻车熟路,回到电梯时,门还开着。
600多件牛奶,约400家订户,陈松年一个人送起来很吃力,于是妻子李万红也来帮忙。两人2009年结婚以后就一起送牛奶,女儿现在10个月大。
“宝宝太小,家里又没人带,只能带出来。”李万红用背篼把女儿背在胸前,“我宝宝很乖的,背着她骑电瓶车、跑上跑下,她都不哭不闹。”不过她也有烦恼:“晴天还好,要是下雨天,骑车还要穿雨衣,宝宝就只能罩在雨衣里面了。我隔一会儿就看看她,不能闷着了。她倒好,睡得很香。”
5点30分,天色泛白。比丈夫还瘦小的李万红拎着小提篮,从1楼爬到6楼,两三分钟一个来回。满头大汗,顾不上擦,马上骑车到下一个楼,“早上7点前必须送完,人家要喝的。”
快到6点,牛奶所剩不多,忽然乌云翻滚,骤降大雨。陈松年光着膀子,骑上妻子的电瓶车继续送奶。李万红背着孩子,到屋檐下避着。
这对夫妻一个月挣4000多块钱,租住一间9平方米的小屋,努力每个月存下1000块钱。他们很满足:一家人在一起,有吃有住,就想多给女儿存点钱,“以后供她读书。”他们说着,掰了一小块西瓜送到女儿嘴里。小宝宝乐得咧开了嘴,夫妻俩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