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云南铬渣堆放点附近出现癌症村 多人患病去世
时间:2011-08-17 11:54:58  来源:央视网 

《新闻1+1》2011年8月16日——污染,不能“上山下乡”!

  解说:

  云南曲靖兴隆村,媒体报道:每年至少六至七人死于癌症是否属实?又是否与铬污染有关?铬渣污染尚在调查,广西南丹县车河镇,众多家长送孩子就医均检查出血铅超标。

  记者:

  当地的土壤里头重金属含量非常地高。

  解说:

  同样是事发农村地区,同样是工业污染导致,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下,农村环境监测如何收紧?中西部地区如何对高污染项目说“不”?《新闻1+1》今日关注:产业转移——污染不能转移!

  评论员 白岩松: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昨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关注了云南曲靖的铬渣污染事件。在这个节目播出之后,在今天众说纷纭的微博当中我们看到了这样非常特别的一条,这当然是一个绝对的曲靖出身、曲靖长大的人写的,我不知道他具体的年岁,但在这样一个平平淡淡文字的背后可能藏着一个多少有点感伤的与故乡有关的故事。

    这个博主的名字叫杨鸿未,他写的是:“曲靖,我居住了18年的家乡。它在中国人的视野中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被关注,遗憾的是被以一个铬污染的新闻事件被推到前台。虽然我不能再回到那片土地居住,但还是希望它得到善待,保留我记忆中那个蓝天、白云、阳光明媚、草木青翠的悠闲的故乡!”

  其实对于现在很多人来说,可能的确是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头,第一没有故乡了,第二没有故居了。没有故居好理解,一片拆,然后拆哪儿,到处都在建设,我们可能童年时候出生的那个故居已经变成一个广场了。没有故乡呢?因为我们的生活半径变大了,我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相当大比例的人是从农村来到了城市里居住,好像故乡一下子就远了。但是故乡真的那么远了吗?

    当我们可能非常努力地让身边某一个化工企业或者说污染的企业离开了城市,然后我们就心安理得睡去的时候,你有没有接下来想过下一个问题,它去了哪儿了?它有没有可能是离开了你在城市中的这个家回到你的老家当中呢?非常有可能。所以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我们的家乡,在这个时候其实你发现故乡从来就没有走远,话题还是要回到曲靖了。说到什么呢?

    说到我们记者在关注曲靖铬渣污染的事件当中,在深入调查的时候发现,离铬渣的堆放点两公里之外有一个村子叫兴隆村,多好的名字,兴隆村,但是近几年的时间里头,癌症突然异常地开始高发。那么它跟铬渣的污染和堆放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吗?看我们记者的调查。

  (播放小片)

  小片中声音:

  云南省曲靖市政府昨晚通报,云南省曲靖市两个月前发生的剧毒工业废料铬渣非法倾倒致污事件……

  对于南盘江的影响,根据环保部门的监测……

  广东省环保部门表示目前珠江水质监测结果没有异常。

  解说:

  最近当云南曲靖铬渣废水可能污染珠江源头的消息经媒体报道,随着而来的是沿江大城市居民对于水质安全的关注和焦虑,各地环保部门紧急行动,跟踪发布动态消息,这些为的都是让居民安心,但是除此之外我们也有着另外的疑问,面对铬渣污染事件,生活在化工厂附近的居民他们又是否会受到铬污染的影响呢?

    铬渣堆场附近严禁放牧,肺癌晚期的村民依照偏方每天生吃五十多只臭虫来缓解病情。今天媒体发布的一组照片,加剧了人们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的担心。同时,媒体引用村民的说法,化工厂附近的兴隆村每年至少有六至七人死于癌症。那么实际情况究竟怎样?今天我们的记者也前往当地进行了解。

  本台记者 陈文杰:现在我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个堆放点的旁边几十米左右的距离就是这家化工厂的厂址所在。那么兴隆村就位于这个堆放点和这家化工点的西南方向,总共距离两公里左右。

  解说:

  两公里之间,一边是人们生活的村落,一边是常年堆放着铬渣的化工厂。这样的距离是否安全?近些年,兴隆村不少村民罹患癌症的消息又是否真实?

  记者:我问一下,你们村子你知道得癌症的人吗?

  兴隆村村民1:多。有多少人不知道,反正是多。(这些年)怕有三四十个人。

  记者:你知道大概有多少人吗?

  兴隆村村民2:我也不知道。

  兴隆村村民3:肠癌、肺癌、肝癌。我知道的四个,死掉的有三个。

  解说:

  面对不同的说法,当地卫生部门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出具了一份他们的统计数据。

  陆良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鑫:我们(调查)从2002年到2010年总共九年时间,我们总的排查以后,是14例癌症患者。

  解说:

  同时人们也想知道,村民身患癌症和当地化工厂之间究竟有没有关系?

  兴隆村村民2:就是从化工厂开厂,慢慢慢慢就多了。

     解说:

  今天我们也电话采访了一位陆良县的居民,他告诉记者,自己有两位住在兴隆村的亲友都因癌症离开了人世,对于亲友身患癌症究竟和化工厂之间有没有关系?他对记者讲了其他村民的经历。

  陆良县居民:他们找的(次数)太多了,得到的回应呢,你认为你得癌症,是跟化工厂的铬有关,你拿出证据来,你拿个化验报告出来吧,村民有能力做这个事吗?

  解说:

  另外,这位居民还告诉记者,在他看来当地的环境污染早已是人尽皆知的问题。

  陆良县居民:有一个种苹果的,他去卖苹果,你怎么卖你知道吗?他就说我是大莫古村的,他就不敢说他是兴隆村的,因为说是兴隆村的,苹果谁还要啊。

  白岩松:到底得癌症和铬渣的污染,或者说环境的污染有什么样直接的关系,当然现在还立即拿不出相关的证据。不过在今天下午的时候我搜索了近几年来很多记者以及各种媒体相关的报道,你会发现这个报道说这是癌症的一个村,或者那个村是一个癌症的村。两者之间也并不一定立即就能够找到它和污染之间直接的关系,但是无一例外的每一个被这样报道过的村子,附近或者村子的当中都有污染比较严重的企业,这或许也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警觉。

  那么针对兴隆村的这个采访,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直进行采访的在曲靖的记者刘文杰。刘文杰,你好。

  中央台记者 刘文杰:岩松,你好。

  白岩松:我注意到,其实并不是说这次铬渣污染的事件被报道了之后的时候我们才关注了兴隆村,在一年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那么在这样长的时间里,村子里的人是否向有关的部门反映过癌症与污染之间关系的疑问呢?

  刘文杰:好的。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兴隆村的人口情况。兴隆村总共人口是有950户,有3563人。在之前我们了解的一些情况是这样的,这个患病情况是群众反映的。但是在今天我们经过再次核实之后,其实这个病情是在2007年5月份,陆良县的一个政协委员在当地政协会议上提出来的,之后才引起了主管部门的关注,但在这几年的过程当中卫生和环保部门只是做调查,并没有对群众做好教育引导和解释工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一些群众的恐慌心理。在我们今天下午到村里采访的时候,大部分群众都说村里患癌症的人很多,但是具体有多少?群众的说法也是不一,有说几个的,也有说三四十个的,还有一些群众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我们在随后采访当地卫生局领导的时候,他们说曾经向群众发放过一些宣传材料,但是并没有做好一对一的解释工作。

  白岩松:那有关部门针对群众这样的一些疑问有没有做过详细一点的调查?

  刘文杰:当地展开调查也就是在2007年5月份,就是有代表在当地政协会议上提出来之后,陆良县卫生局才组织人员到兴隆村展开调查的。一是做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另一个是对生活用水进行检测。最近一次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是在今年6月份进行的,水质检测是在今年5月份进行的。根据陆良县卫生局提供的调查报告,兴隆村2002年到2010年经县级和县级以上医院诊断的癌症患者14人,其中11人已经去世。其中年龄最大的77岁,现在还健在。年林最小的9岁,患的是白血病,是在2009年去世的。此外,对生活饮用水的检测情况显示:在对水质色度、浑浊度、铁、铬等18项指标检测后,兴隆村生活饮用水铬的含量低于0.04毫克/升,没有超标。那么这对于群众疾病的治疗上,当地其实没有给予更多的指导或者帮助。在患癌症和化工厂之间有没有必然的联系问题上,当地卫生局局长向我们表示,他们也没有进行专门的展开调查,也不好下结论,但是我们在采访中收集这样的情况,就是在兴隆村的周围,在除了陆良和平化工厂之外,还有造纸厂、化肥厂、锌厂等一些工厂。

  白岩松:非常感谢文杰在前方给我们带来的报道。

  其实在进行相关新闻报道的时候,我们要以最后事实准绳为最主要的依据,但是在做相关工作的时候可能有的时候要先信其有,然后开展很多很多工作,最后让老百姓相信他是没有的,这其实是一个最好的过程。既然2007年到现在也过了一段时间了,也希望当地能够把这方面的普查,包括跟老百姓沟通的工作做得更好,没有事那才是最好的。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样的一个细节,在近几年时间里我们想不知道都不行,但是已经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很多污染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在农村这样的土地上开始不断地发展。你看,在《2010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的时候,针对农村的污染状态有这样一些总结。“现在农村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农业源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局部地区形势有所好转,但总体形势仍十分严峻。突出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局部增加,农村工矿污染凸显,城市污染向农村污染有加速趋势,农村生态退化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很多人在城市里觉得这是一个钢筋、水泥的森林,觉得应该回到像田园或者说是一个非常想象的故乡那样一种空间,可是我们的故乡在农村已经不是这个样子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局面开始出现呢?听听环境法的专家是如何说的。

    解说:

  铬污染的调查依旧在继续,却又有一则消息传来,在广西南丹县车河镇80%的家长在把医院送到医院检查后,都查出了不同程度的铅超标。据家长反映,车河镇上有五家厂矿企业,很多人猜测原因可能在此。今天本台记者也从当地政府那里得到了初步的调查结果。

  中央电视台记者 雷峻:在8月16日环保厅得出一个初步结论,首先有一点就是当地土壤里头的重金属含量非常高。还有一个原因,当地非常多的有色金属企业他们在进出车间的时候会拉非常多的沉淀物,而这些沉淀物和金属物在路途过程当中往往又会沉淀到地面上,所以在周边居民区家门口的地面上会沉淀一些金属物质,这也是导致儿童高铅血症的原因之一。还有一个方面可能是工厂车间,他们工业废气排放的问题。虽然说这些废气排放都已经达到了国家所要求的标准,但是并不是零污染的,所以多多少少对周边的居民生活上还是会有影响。

  解说:

  同样是重金属,同样是农村地区,这样的相似其实已经不局限于这两起事故,今年年初的安徽怀宁县儿童血铅超标事件也是如此。

  (字幕提示:2010年1月7日画面)

  家长1:肚子痛,这么小就头晕。

  家长2:他就是烦燥,他性格比以前燥。很早的时候我就觉得他不对劲,但我没想到是超标,铅中毒。

  解说:

  当时陆续有两百多个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他们最大的13、14岁,最小的只有1岁2个月,大多来自该县的高河镇,而事故调查的结果更是让很多人诧异,元凶博瑞电源有限公司竟然是当地环保局引进的项目,无独有偶,去年3月份发生郴州嘉禾的血铅超标事件也是违规招商引资带来的恶果。

  (字幕提示:2010年3月20日画面)

  记者:有手续吗?

  湖南郴州嘉禾县环保局长 雷向东:没有。

  记者:任何手续都没有?

  雷向东:至少环保这没有办过任何手续。

  记者:像这样的企业在嘉禾县有多少家?

  雷向东:有接近20家吧。

  (字幕提示:2010年1月7日画面)

  记者:是政府监管的问题吗?还是说政府不忍心下这个刀?

  湖南郴州嘉禾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来华:不存在。不存在我们不忍心下这个刀(关停)。

  记者:那为什么关不了呢?

  (电话采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

  王灿发: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现在大部分的立法都是针对城市环境污染来做的立法,真正特别适宜农村环境保护的立法还是很少。再一个,对于现有的立法执法部门应该去严格地执行,特别是应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这些机构的力量,比如县级环保部门应该增加编制,让他能够去管。另外应该发展公众的监督,因为一个地方如果是保护那些污染的企业为了发展经济的话,没有公众的监督,那环保部门根本就发挥不了作用。

  白岩松:在专家为我们解读为什么现在农村污染越来越严重和怎么应对之前的时候,我们为大家罗列了一些其实可能大家也知道关于很多的孩子,包括很多的农村地区铅污染或者说铅中毒这样一个事件。这样的新闻我们知道的不少了,其实现在的确一回到农村的时候,相对来说经济欠发达,对很多来的工业项目是非常欢迎的,但是不知道有可能是欢天喜地迎来一场灾难。另外一方面在环境意识这方面以及博弈的能力这方面跟城里人比又差不少。因此往往在农村出现了污染之后的情况是,等到你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比较严重的地步了,就跟很多的农村一旦农村人发现自己得了癌症的时候,一般都是后期了。

  过去把农村跟工业连在一起是中国人发明这样的一个词,当然代表了两亿多的群体,叫“农民工”。现在把农民、农业跟农村和工业连在一起的时候,不得不谈到污染。这就不得不谈到近年来非常热门的一个词汇叫“产业转移”,这就是节目一开始的时候我提出的那个问号。有很多发达的地区当把自己的一些产业开始进行转移的时候,它可能转到了西部,也转到了城市到农村当中,它会带来什么呢?你看看我的一位同行是这样说的:“与转移阵地的传销类似,近年来很多东部沿海的高能耗、高污染项目,逐渐转移到中西部省份。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省份普遍有‘项目饥渴症’,他们的监管水平和力度相对不足或‘被不足’,与污染隐患累积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监管的严重不匹配,需要注意”。对,现在在中国的很多县在发展的时候,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时候,他去招商引资,其中一定会说这样的一句话,“我们的环境容量大”,这句话的潜台词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们来关注一下,像上海今年又有76家化工企业要转移了,转移到哪儿去呢?

  解说:

    今年内完成76家企业搬迁调整,2012年底前完成非工业园区内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布局调整。上海这个长三角经济的龙头,再次作出了企业搬迁的部署,而这样的动作已经持续了四年,化工搬迁计划启动于2007年,市区和水源地的化工企业都陆续走上搬家路。

  (电话采访: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 赵来军)

  赵来军:上海市化工产业是比较发达的,当时内环还有中环以内人口特别密集,这些地区还有一些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如果要发生泄漏和爆炸,这些危险性就大了。市政府当时决定做了《上海市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十一五规划》,确定了上海市要进行危险化学品生产和仓储企业进行搬迁调整工作。

  解说:

  为安全,城市主动规划,而实际上市场规律也在自发调解。上海的产业升级推动的企业转移已经引来无数的橄榄枝。关于化工业具体的细节,记者是在贵州省政府网站找到的,名为“上海产业对外转移的重点领域”,作者署名为: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其中转移的传统产业重点第一位就是零星化工。零星化工主要是指不在化工基地的化工企业,目前有600多家,其中一部分将淘汰,一部分进入现有化工区,这些产业中的一些企业需要通过产业转移寻求发展空间。比如危险化学品,2012年外环内不在工业区的企业将全部取消,这些企业面临转移。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这样的发展契机显然对西部地区格外有吸引力,而实际上不仅仅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也在进行之中。

  (字幕提示:2008年9月30日新闻)

  西斯尔岩棉制品有限公司部门经理 吴伟英:按照(广东东莞)石龙镇人民政府的要求,我们到(2008)年底前就要把这块地返还给他们。

  解说:

  按照广东省政府提出的“腾龙换鸟”的决策,就是把珠三角的低端制造业转移到粤东、粤西和粤北,腾出空间来,再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高端技术产业,把珠三角重新打造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基地。从承接当年国外的“三来一补”到如今的“腾龙换鸟”,珠三角的发展轨迹印证着许多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轨迹,但这样的转移如何才能不把污染也转移,则备受关注。去年9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

  白岩松:这就是那一份《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毫无疑问,产业转移是国家大的政策和方向,但是这里可是明确地写着,“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有这句话,“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来转入”,但是我们做的到吗?这些年不断地有新闻在反驳这样国家的政策。

  上海企业他的一些化工企业向哪儿转呢?我们看一下,基本上是两种模式:一是迁入专业园区,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这基本上是在上海本地。二是迁往环保政策仍相对宽松的安徽等中部省份,以及长江以北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在这样三行字里头会隐藏着怎样让我们非常担心的故事呢?接下来听听环境法的专家,他的忧虑和担心会是什么?

  (电话采访: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 王灿发)

  王灿发:这个转移就是有些化工产品来自社会所急需的,因为靠近城市了,它往外迁也是必要的。但是在建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新企业的建设标准来进行建设。例如像现在有一些东部的被淘汰的污染的设备就往西部来转移,甚至西部有的一些地方专门跑到江苏、浙江来去洽谈转移那些工厂的问题。如果把那些在东部受污染被淘汰的,然后再跑到西部去,那仍然会造成污染。这要决定建立一个化工厂的时候就要按照新的要求,按最佳实用技术的要求来建,那可能就是环境保护,既建了工厂又保护了环境。

  白岩松:其实说到产业转移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矛盾,但是我一直记着这样的一个故事。在15年前我采访淮河,当时淮河在治理,要关停所有的小造纸厂。就在我们采访的过程当中听到厂子里不断地接到电话,甘肃的,黑龙江的,青海的,说你们这儿要关了,把机器卖给我们吧。你能想象给转移到的地方带来一种什么样的影响。但是内心又充满了一种矛盾,你让很多经济还欠发达的地区不发展吗?就满足所有人对环保非常高的要求吗?的确这是一个非常让人为难的一种抉择。

  今天我看到《环保时报》,也可能有很多人不太同意他的看法,但这也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大中国充满了灰色地带,很多事情无法用对和错简单评价。‘度’这种很虚的东西,在中国常常是最实在的真货。合乎‘度’,就是好事,越过了‘度’,好事也成了坏事。因此民意不可违,但也不能处处都顺着‘民意’。我们呼唤政府决策与民意同时发展弹性的社会。挺难的吧?如此大的民族以如此快的速度发展,能是容易的事吗?他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感慨呢?其实就是来自于污染以及很多化工企业这样的一种挑战。

  最后回到一个故乡这样的话题,也许有诗意,但是也许也有伤感。“我的家乡没有海洋渔业资源,也没有更多可供开发的林业资源,道路不如中原广袤的大地平坦宽阔,冬季气候无法和海岛媲美;没能出产很多如江南、川渝皮肤白皙的女子,更没有太多江浙一带精明实干又温柔体贴的男子。可是回望家乡它一直很太平,没有重度污染,没有频繁的地质灾害。祝福家乡,一切安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