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决策者却忽视了县城公厕的规划与建设。眼下,在较大的商场、闹市中心,没有一处公厕,出行人内急时找不到方便处。现有的一些厕所非常简陋,不仅狭小肮脏,且位置偏僻,进城农民很难找到。(四川中江县 实言)
山西运城盐湖区姚暹渠是一条古老的泄洪渠道,这条东西走向的河渠将运城市区南北一分为二。
河东段是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5年前这边的河段就改造了,如今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白天晚上都有人在这里悠闲散步。
而长约一公里的河渠的西段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很像旧北京的龙须沟,污水、垃圾、粪便、蚊蝇,恶臭熏天,周边居民从来不敢开窗户,更别说在附近散步。
姚暹渠归当地水务局管辖。西段的居民说,同是一条河道,政府为了面子,将东边修得那么好,却不管西边的恶劣环境,难道这边就不是人住的地方吗!(山西运城市 鲍东升)
上海长宁路一小区为创建文明城区:只管饰外墙 不顾伤树木
小区里居民楼四周搭起了脚手架,看上去要有大动作。居委会阿姨说: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呢,上级拨了专款用于小区大修,不用居民掏一分钱。我心里纳闷:怎么个大修法,之前怎么没有征求居民意见?这上级拨款,也是纳税人的钱啊!前去询问,居委会阿姨讲不清楚,施工队经理、物业代表都没耐心解释。
工程临近结束,终于明白了,搭脚手架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重新铺设雨水管和空调集水管,二是对居民楼外墙和铁窗框进行粉刷。因为要将原从住户阳台下水的管子拦腰截断,一些人家不同意新管子从墙外走,居委会就调动各种社会关系做工作,总算得以改造下去。其实,原下水管虽用了多年,并不见得有大问题。至于刷涂料、上油漆,则纯粹是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因为前些年楼房“平改坡”时就粉刷过,看上去并不显旧,也不影响日常生活。
最让人看不惯的是,施工人员拆除脚手架时,常常把钢管、竹垫等直接从半空抛下去,绿化带里的小树,被砸得伤痕累累(见图),施工者一点也不顾忌。居委会和物业办公室都设在小区里,随时可以看到施工情况,却对小树遭毁坏之事视若无睹、漠不关心。他们好像只管把上级拨款花出去,让小区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至于整修效果如何、居民感受如何则无所谓。
每当向楼下看或从小区走过时,我都会看到伤痕累累的小树,虽然它们没被砸死,却元气大伤。小区整修进行得那么草率、那么漫不经心,本来这里的绿化就少,这么一折腾,更少了生机,让人心痛。崭新的墙面和受伤的小树形成鲜明的对比,常令我陷入沉思:创建文明城区,到底为了谁?怎样才算文明城区?(上海 何宁)
浙江桐乡市西门小区:为“形象”撤露天菜场 新建豪华菜场生意冷清
小区附近的新菜场开业了,楼上是网吧、酒吧、歌舞厅,共5层,十分气派。底楼每个菜摊月租金500元。以前这里是露天菜场,临时摊位4元一天,固定摊位每月200元。如今月租金一下子涨到500元,很多租户不愿搬进新菜场,纷纷到百米远的地方和农民一起挤在马路菜场卖菜。
马路菜场有百十来个小摊,农民卖的自家菜比新菜场的便宜许多。一到下班时间,这里就像赶集一样,来买菜的不光是老人,还有开着轿车的年轻夫妇。马路菜场的热闹和新菜场的冷清形成了鲜明对比,新菜场租户愤愤不平:我们每月交500块租金,生意那么差,对面的不用交一分钱,生意那么好。但他们也只能叹息,由着买菜人一拨拨地往北流去。
政府花力气建了菜场,宣传说是黄金投资商铺,可开业后生意却十分冷清。于是,城管开着摩托车停在马路菜场,不让人在此摆摊,要把人赶到新菜场去,可老百姓却不乐意。因为马路菜场不仅方便了附近居民买菜,还减轻了他们的菜篮子压力,居民希望它能长久存在。
新菜场租户利益受损不满意,附近居民也不满意,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政府有关部门当初建造新菜场时,只顾及了“形象”,没考虑到附近是老居民区和外来务工者聚集地,消费能力偏低。新菜场气派倒是气派,可百姓不买账,因为他们承受不起生活的高成本,所以宁可要露天菜场或马路菜场。(浙江桐乡市西门小区 姚孝平)
中国传统医学认为,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即人体的五脏六腑、组织器官及其功能活动的协调吻合。在各种动态平衡中,有两种最为重要,一是人体与大自然及周围环境间的相互作用,一是人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旦这两种平衡出现问题,那么人体健康肯定就会出问题。
城市的肌体也是一样。一座健康的城市,同样离不开这两种平衡:它必须是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它必须保持自身结构、组织、功能的协调。一旦走偏,运转失衡,定会生出各种毛病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城市病。
事实上,有的城市建设是不协调的,或者说是跛脚的。之前这组图文,就从几个侧面呈现了不同城市的某种病态:四川中江县的漂亮广场与丑陋公厕反映出城市基本功能的失衡,山西运城姚暹渠两个河段两重天暴露出城市建设的失衡;浙江桐乡市西门小区马路菜场之热闹与豪华菜场之冷清折射出政府公共服务中供求关系的失衡,上海一小区创建文明城区的某些作法让居民感受到的外在与内涵的失衡……类似的情景在我们大大小小的城市并不鲜见。
什么才是健康、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有学者说,城市最宝贵的品质是能给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分享的空间,而过快的城市化发展通常伴随着典型的城市病——忽视人的生活尺度,环境质量恶化造成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下降。
城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功能齐全的城市,要具备水资源、交通道路、市场与商业网点、卫生、文化、教育配套机构设施、给排水工程、燃料和供暖供电工程、消防和治安系统、垃圾输送及处理系统以及可以让人买得起或足量供应租赁的民用住房等,缺一不可。任何设施功能的缺失,都会造成城市机体失衡,从而影响居民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今年夏季多发的暴雨,就让我国普遍存在的重地上轻地下之城市病暴露无遗。
失衡的城市折射出的是管理理念与心态的失衡。一些人往往以城市主宰者自居,忽视甚至无视市民的主人翁地位。他们习惯于把城市当作自己的“秀场”,而非为人民服务的平台。所以,人们常常看到,一些人太急功近利,太喜欢体现个人意志,太重视打造、展现“亮点”与政绩,太在意外人特别是上级领导能不能看到;所以,城市规划能随心所欲地改来改去,建筑设施能建了又拆拆了又建;所以,贪大求洋、大干快上、只抓“亮点”不顾“盲点”几成城市通病。几年前,年逾古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邹德慈曾坦言:中国的城市建设,基本上是“长官意志”,我接触的地方领导不少,飞扬跋扈的不是个别,这是城市建设问题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形象要追求,政绩也要有,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不是为民。有的名义上是为民,实际上是为自己。
那么,又是什么造成了城市管理者的心态失衡呢?追根寻源,症结在于失衡的政绩评价体系和城市评价体系。为了所谓政绩及名目繁多的评比,有多少城市做了多少表面文章、耗费了多少资源和精力、造成多大浪费,相信大家都是心里有数的。
文明城市、宜居城市绝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我们这个有着几千年历史、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来说,要走的路无疑会更长些。所以,把GDP的指挥棒放下吧,让多如牛毛的检查评比少些再少些吧,多给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管理者一些时间,以便为置身其间的人们创造、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分享的空间!(赵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