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东北粮仓调查:化肥用量逐年增加危及粮食安全
时间:2011-08-15 10:36:2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化肥越用越多 黑土地越种越“瘦”

     农民“化肥依赖症”危及东北“粮仓”安全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我国产粮大省黑龙江、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化肥的施用对近年来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让部分农民患上“化肥依赖症”,化肥施用量逐年增加且这一趋势还在加剧。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化肥使用总量过高,化肥过量施用将带来土壤品质性质退化、粮食减产等后果,致使黑土地越种越“瘦”,危及粮食安全,已经开始影响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地感觉就靠化肥顶着”

  “现在这地感觉就靠化肥顶着。我们也知道地力在下降,但这就像抽大烟一样,产生依赖性了,而且用化肥增产确实有保障。”

  黑龙江是我国第二个粮食产量超千亿斤的省份,粮食商品量和调出量位居全国第一,耕地资源丰富,粮食增产潜力大。2010年这个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002.6亿斤,商品量达800亿斤左右。

  就是在这个产粮大省,由于化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土壤基础肥力越来越弱。据黑龙江省土肥管理站站长、研究员胡瑞轩介绍,据测算,黑龙江省耕地化肥施用量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而且这种大量施用化肥的趋势还在继续,对环境、土壤带来的危害十分明显,值得警惕。

  哈尔滨市阿城区农技化肥商店经理刘景德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近些年国家的农业政策越来越好,农民积极性高,种地投入比前些年大了很多。他说:“用肥的情况就非常明显,以前一亩地用二三十斤,现在得达到五十斤。农药以前用单剂,现在用合剂。”

  克山县双河乡护心村农民孟德利今年种了1200亩地。去年他绝大部分都是种大豆,今年为了增加产量,他改种了700亩玉米。谈起种地中化肥的投入,他说:“过去种地不敢投太多化肥,一亩地就投10多斤,怕受灾后损失太大。2009年加入农业合作社后,有了农业保险,就敢投化肥了。这两年化肥投入量一直在增加,亩化肥投入量每年都得增加10斤左右,否则就感觉粮食产量下降。”

  孟德利说,农民种地量越多,越敢投入化肥,像他这样的种地大户化肥亩投入量都在40斤左右,一亩地化肥成本就得约70元,比种地少的农民高出许多。“现在这地感觉就靠化肥顶着。我们也知道地力在下降,但这就像抽大烟一样,产生依赖性了,而且用化肥增产确实有保障。”

  阿城区一位农技推广人员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现在国家十分重视粮食安全,但农民对低残留农药、无公害有机肥料的使用还认识不到位,每亩多投入三到五元,农民就不接受。另外,目前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偏低也是阻碍无公害肥料使用的重要原因,如果卖价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会相应提高。

  化肥过量可致粮食减产并影响食品安全

  一些磷肥中含有重金属,大量进入土壤积累,没有别的途径消耗,只能被作物吸收,摆上人们的餐桌。

  黑龙江省土壤肥料学会副理事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翟瑞常表示,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化学肥料尤其是氮肥的长期施用,将造成土壤品质、性质退化,导致粮食减产。

  翟瑞常介绍说,据他掌握的情况,黑龙江主要粮食产区尚未发现土壤中氮肥过度积累的现象,但磷肥已出现富营养迹象,值得警惕。长期过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但黑龙江省耕地面积非常大,如果不施用化肥很难保证粮食产量,解决这一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有机肥和化肥同时施用,结合土壤肥力基础和粮食产量要求,搞测土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胡瑞轩说:“我们的黑土虽然肥沃,但能提供给作物的营养有限。粮食产量增长这么多,没有化肥支撑不现实,但化肥的施用比例、品种与土壤实际需要是否吻合,这是保证农产品安全最关键、最基础的环节,值得关注。”

据了解,目前农民在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化肥施用量增长的同时,施用结构不合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和作物土壤实际需求不匹配,农民缺乏科学施肥的知识和技术,盲目使用。化肥没有产生实际效益,浪费资源,同时造成面源污染。氮肥的氮化,变成氮气弥散在空中,造成对空气污染,加剧了碳排放。

  二是肥料生产企业,特别是销售环节,不科学的宣传、导向造成化肥施用结构的不合理。有些企业从五年前开始大力宣传所谓高磷肥,即在肥料配比中提高磷的含量,农民趋之若鹜大量使用,结果是作物生长不需要这么多磷,进入土壤后,形成难以溶解的磷化物,在土壤中积累,对土壤结构有负面影响,造成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障碍。

  让胡瑞轩感到忧虑的还有,一些磷肥中含有重金属,大量进入土壤积累,没有别的途径消耗,只能被作物吸收,摆上人们的餐桌。他说:“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使用美国‘磷酸二铵’,一些国有农场直到现在还在坚持大量使用。我就担心其中的重金属成为潜在危害。”

  种粮大户对使用有机肥存疑虑

  “如果我这上千亩地都用有机肥,施肥的机械都得更换,否则一条垄没完机械里就没肥了。”

  为了培肥地力,黑龙江省的农业专家和科研人员近年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今年,克山县的农业专家也深入农村劝导农民施用有机肥,但一些农村种粮大户心中仍存疑虑。

  孟德利说:“专家们都说有机肥好,我家今年试验了一下,有几十亩地施用了有机肥,看看效果怎么样吧。但感觉有机肥投入量太大了,一亩地得用80斤,比现在用化肥多一倍的量。如果我这上千亩地都用有机肥,施肥的机械都得更换,否则一条垄没完机械里就没肥了。”

  翟瑞常表示,黑龙江省的土壤分十几种,由于地形不同、积温不同、降雨量不同等因素,全省各地土壤状况非常复杂。1978年全国土壤普查把黑龙江土壤基本情况摸清了,现在又30多年过去了,建议对黑龙江省耕地土壤生产力状况进行评价、分类,排查障碍因素,制定一套培肥地力和化肥施用的标准,便于农民掌握和操作。

  有关人士建议,一是要建立耕地质量的监测网络。上海“毒馒头”事件发生后,人们呼吁粮食安全应该从耕地抓起,从土地到餐桌,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土地进行有效监测,特别要把住土地投入物的关,包括化肥、农药等等。对监测点、设备、人员进行投入,形成监测网络。

  二是亟待针对耕地质量保护进行立法。我国三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的管理,种子和农药都已立法,唯独肥料没有立法,特别迫切需要制定一部耕地质量保护法,从土地投入物开始管理,包括农药、肥料、灌溉用水,都是保护耕地的实际措施。

  三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等科学施肥技术的普及,让农民真正科学用肥。目前耕地测土成本较低,配方也不是问题,关键是测完土、配完方没有肥料去供应,农民在市场上买不到科学配比的肥料,科学技术还是贯彻不到位。因此不仅要帮农民测土、配肥,还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形成测、配、加工、指导一条龙服务,从根本上把住土地投入关。(记者 孙英威 曹霁阳 哈尔滨报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