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主干道车流巨大
支招——首保主干道畅通
在对重庆交通状况了解的基础上,从早上7时30分起,新加坡两位专家就开始按照市公安局交巡警总队为其准备的考察线路,进行实地感受。
一圈下来,两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直观感受和建议:“主城核心地区有很多斜坡,这是天然造成公路慢下来的因素”;“城区道路毛细血管不发达,压力全部集中到主干道上”;“城区主干道沿线单位开口太多,出口都在主干道上”;“桥梁、隧道在高峰时段易成为交通瓶颈”。
两位专家介绍,在新加坡,主干道的畅通,是交管部门首要保障的重点。在新加坡,从20世纪70年代起,土地利用与交通建设长远规划就被纳入国家总体规划。无论是一个地区还是一条道路,概念规划都在40-50年,一旦规划确定,就不可触碰,三天两头开挖的现象更是不会出现。
除此之外,为保障道路畅行,新加坡还开展了在核心区域等主要干道征收“拥堵费”的办法,以调剂交通流量。首先,交管部门会设定干道的理想车速,与实时监测的车速进行对比。一旦实时监测未达到理想测速,则显示该路段拥堵,将收取“拥堵费”。
“拥堵费的收取目的并非为了收钱,而是为了调剂、平衡干道车流量。”微循环专家、现任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交通管理署经理曾华杰先生指出,经过实践发现,通过该项举措,能够引导约30%的车主改变出行习惯,而不是一窝蜂在主干道上扎堆。
考察:私家车堵 公交车空
支招——让市民爱上公共交通
早上8时许,渝中区七星岗正是交通高峰时段。公路快车道上,一辆接一辆的私家车在缓慢行驶;而最右侧的大型车道,一辆接一辆的公交车驶过,不少公交车的车厢内显得空空荡荡,车上乘客连座位都还没有坐满。
这让考察路过的新加坡专家略显惊讶。因为目前在新加坡,已有超过63%的市民,出行全部依靠公共交通工具,而不是私人汽车。
“我们认为,增加的出行量应主要由公共交通消化。”现任新加坡陆路交通管理局(LTA)规划署高级交通规划师的王莉达女士说,新加坡国土资源有限,为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政府主要采取“推拉”政策。
王女士介绍,“推”就是提高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成本。譬如,新加坡居民购买新车必须先向政府申请,投票购买一张有效期为10年的“拥车证”。“拥车证”价格通过每月购车者投标决定。
10年期满后,车主无论继续用车还是另购新车,都必须另外支付费用。此外,购车者还必须缴纳附加登记费、路税、进口税等。
除了提高使用私人交通工具的成本外,新加坡政府还不忘提高公共交通工具的吸引力。这就是“拉”。
新加坡的公共交通换乘站,不仅是交通枢纽,还是消费枢纽,枢纽配有电影院、商场、餐饮等,舒适性很高,满足了乘客的所有需求。
新加坡设有专门的巴士专用道,即使单向三车道,都能拿出一个车道作为公交车专用。新加坡的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时间仅为私人交通工具出行时间的1.7倍,还设有巴士优先道、优先信号灯等。
考察:有的绿灯只亮5-10秒
支招——设信号灯要因地制宜
在座谈会上,曾华杰先生谈到在考察中发现的一个小细节。在路过新牌坊某路口时,曾先生发现一条转弯道的信号灯周期,红灯周期有80—90秒,但绿灯周期只有5—10秒左右。
“周期方面或许还有些空间。”曾先生说,理论上10秒钟可以通过3至4辆车,但实质要看地形、车型等具体条件限制。按照新加坡的经验,在调整路口的信号灯时间时,不仅要考察该路口车流量、路口地形,还要注重考察通过该段道路的车辆车型,是重车多,还是小车多,这些都是调整信号灯时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