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故宫面对公众质疑不可自说自话
时间:2011-08-11 09:22:17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蔡方华 

        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存在着很深的疑虑情绪,而故宫博物院重建社会信任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开始。如果故宫博物院对媒体的拷问只会自说自话,而且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那就有必要从外部推动它进行一场严肃的“修复和除尘”。

       就像一出充满悬疑的系列剧,与故宫有关的“故事”似乎没有完结的时候。从5月份的失窃门、错字门到会所门,再到8月份的哥窑门、瞒报门、私拍门,故宫博物院存在的种种问题不断受到知情人的披露,其匪夷所思的情节也每每令人惊讶不已。

        就在近日,又有媒体报道,2009年故宫曾经发生一起“封口费”事件。一位知情人在掌握故宫工作人员私分门票钱的证据后,向故宫索要封口费。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故宫最终支付了10万元的“捂盖子”费用。对记者的求证,故宫博物院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无可回应”。

        故宫拥有“中国头号文化遗产”的美誉,如果再加上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大量价值连城的文物,故宫所拥有的历史文化分量堪称无可匹敌。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记忆和民族自豪感的地方,却被人们发现其内部管理相当混乱,其管理者的许多做法也有悖于故宫的文化位置。以沸沸扬扬的私拍门为例,有媒体援引网友发帖和文物鉴定家的日记指出,故宫博物院于1997年拍得的5件宋代珍贵书札,2005年竟然再度出现在拍卖市场上,最终以超过购入价两倍多的价格被拍出易主。故宫方面对此回应称,1997年故宫曾试图购入这批文物,但因经费没有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而作罢。但《故宫博物院八十年》一书和故宫官网的“院史编年”却又做了错误的购入记载。故宫博物院对自身并不悠久的“编年史”尚且如此马虎,它又会如何对待那些古老的文物呢?这着实叫人捏了一把冷汗。

        一家博物馆被人曝出问题并不奇怪,怪的是问题接连不断出现而且花样翻新。但在这场延续数月的揭老底过程中,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还要数故宫方面的穷于应对和难以自证。对知情人士的“扒粪”和媒体的追问,故宫发言人要么坚决否认,要么王顾左右,乃至干脆以“无可回应”作答。而故宫方面的每一次解释和澄清,都很难赢得社会的信任。要知道,故宫博物院所珍藏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故宫管理者并不是这些宝贝的主人,而只是受托对这些文物加以保管,因而他们对文物的安全负有严肃的法律责任。当公众追问文物的下落,或质疑文物是否被损坏时,故宫博物院必须将实情和盘托出,并提供相关证据加以证明。倘若做不到这一点,甚至,即使故宫做到了据实相告、但仍不能令人信服,那都是故宫管理者的失职。

       多年来,故宫一直以神秘而自闭的形象示人。故宫那有形而威严的高墙和不透明的内部管理模式,让这家厚重的博物馆一直隐藏在某种阴影之中。但是,当一个并不高明的小偷将故宫的高墙踩在脚下的时候,故宫博物院的华丽衣袍下顷刻间露出了杂乱不堪的痕迹。由于缺乏与外界的长期有效沟通,由于早就不习惯于社会监督与公众拷问,故宫博物院面对质疑时往往表现得进退失据,并且远未显示出足够的诚意。比如,针对清宫旧藏木屏风被水浸泡传闻,故宫回应称“是在进行正常的修复和除尘”,此种答复颇有“至于你信不信”的意味。信息公开与管理透明,对于故宫博物院而言实在堪称任重道远。

        无法回避的是,公众对故宫博物院存在着很深的疑虑情绪,而故宫博物院重建社会信任的工作似乎并没有开始。如果故宫博物院对媒体的拷问只会自说自话,而且缺乏自我反省的能力,那就有必要从外部推动它进行一场严肃的“修复和除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