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化发展为突破口,全力促进包括区域空间调整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在内的城乡融合发展;志在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十二五”期间,惠山将在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科技人才谋划五大跨越,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惠山个性的发展之路,打造中心城市亮丽的“北大门”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幸福和谐新惠山”,一股凝聚士气和斗志的发展热潮,在惠山区这片热土上涌动。
“无锡实现‘第二个率先’的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走在全省、全市的前列”,近日,惠山区区委书记张云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谋发展之策,鼓发展之劲,聚发展之力,惠山要在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科技人才谋划五大跨越,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惠山个性的发展之路,打造中心城市亮丽的“北大门”。
“1+5”框架,描摹美好蓝图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惠山如何破题?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之后,一系列学习贯彻落实之举在惠山紧锣密鼓地进行。
7月20日,惠山区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区党政两套班子领导以及20多个部门负责人对制订中的《惠山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行动纲要》以及惠山区产业升级、生态文明、城市发展、社会建设、科技人才等五大行动计划的讨论稿,逐篇、逐项进行认真推敲和审议。7月26日,惠山区又召开区委全委(扩大)会,对纲要及五大行动计划的内容广泛听取意见,进行新一轮修改。
此前,和全市调研“大潮”相呼应,惠山区也组织力量深入企业、社区,悉心倾听民智民意,在掌握大量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起草惠山区自己的“1+5”计划。
校准发展目标,梳理发展思路,形成发展共识。以“1+5”为框架,惠山精心描摹锦绣蓝图:到“十二五”末,力争全区GDP总量突破千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250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5%以上。全面完成“双置换”,城市化达到更高水平。更加注重科技和人才,产业转型走在全市前列,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新兴产业产出超1500亿元。
以城市化为“纲”,实现质态跃升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惠山以加快城市化推进为“纲”,带动城市形态、产业结构、社会保障、民生幸福巨大变革,力求在更高标准上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张云昌以此来形容正在全区掀起的城市化浪潮。
“城不城,乡不乡”,曾是许多人对惠山的一种直观印象。透过这个表象背后,是城乡居民在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方面长期存在的巨大差异。填平横亘在城乡之间的“鸿沟”,“十二五”期间,惠山将以城市化发展为突破口,全力促进包括区域空间调整和提高百姓生活质量在内的城乡融合发展。
到2015年,除规划允许保留村庄之外,全区1078个村庄将基本完成搬迁。开局之年的2011年,惠山区就将有2万农民通过“双置换”方式,全部纳入政府编织的社会保障网,余下的6.4万人也将在今后4年里成为有保障的市民。届时,全区100%的户籍居民将实现与城市社保、医保的“全接轨”,延续多年的城乡二元结构寿终正寝。城市化发展成为惠山对企业重新“洗牌”的良机。该区根据单位面积产出、单位GDP排污量、单位劳动生产率等五大指标,对城市化推进中涉及的每个搬迁企业逐一“过堂”,达不到标准的企业将不给予供地,坚决被淘汰出局。腾出来的空间,则为产业升级提供了空间。如今,漫步惠山大地,以惠山新城、桃博园、城铁惠山站区为代表的“三城八园”建设正如火如荼,一个现代化城市发展新格局已呼之欲出。
“双轮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新化、优势产业集群化,惠山要增创先进制造业高端发展新优势。
惠山区产业升级的核心思想,在上汽商用车无锡基地2.3万平方米的车身制造车间内得到印证。这里,投资2000多万英镑建起的现代化生产流水线正紧张有序地运作,一个个焊接机器人在电脑的控制下轻巧地舞动着双臂。“6月底,首辆MAXUS大通商用车已正式下线,到‘十二五’末将形成年产10万台生产规模,实现产值200亿元”,惠山经济开发区有关人士介绍说。新兴产业集群迅速崛起,已成为惠山产业一大亮点。全球光伏产业最大的硅片供应商正酝酿产能扩容,实现翻番;直驱永磁发电机项目进入试运行,不久前正式投产;国内最先进的大功率柴油机年底投产,产出最终目标达百亿元……铸造产业新的竞争力,实施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惠山四大新兴产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产值1500亿元。
长期以来偏重实业的发展理念,导致惠山区的二产基数过大。开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新局面,服务业超越计划肩负起时代重任。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惠山志在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争当全市产业转型的示范区。战鼓已擂响,目标催人奋进:
——到2015年,全区新兴产业占工业经济比重达60%,成为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基地。
——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引导传统企业向高附加值、低能耗方向发展,并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成为行业龙头型企业,力争5年内20家企业上市,培育出多家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企业集团。
——实现经济形态由工业经济为主导向服务经济为主导转变,到2015年,全区服务业固定资产投入年均150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在更高平台上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