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太原8月9日电(李新锁)“2005年,山西大约有30多种村志。现在,山西已有四五百种村志,而且还在持续增加。”9日,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表示,山西乡村热衷修志,既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乡民精神需求的反映,也是传承地方文化的重要手段。
据了解,组织编修村志的乡村大多有“三多”人群。“三多”即“钱多”“知识多”“时间多”。自2005年至今,山西范围内的村志从30余种增至四五百种。
7月1日,《山西省地方志条例》正式施行。《条例》规定:从事乡(镇)志、村志编纂活动的,应当接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方志工作大的机构的指导。这是山西首次将村志编纂纳入政府工作。
与此同时,编纂村志也得到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2010年,《太原市古城营村志》出版,原山西省委书记李立功为该书题词,著名学者姚奠中、张颔分别题写书名、题词。此外,山西各地村志的编纂大多得到当地社会名流的支持。
李茂盛表示,“过去,修志界普遍认为村志是小志。其实,乡村社会变迁始终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体内容。伴随着城市化进程,农村空壳化现象加重,众多有财力的乡村必然会产生回望历史、传承地方文化的心理需求”。
众所周知,中国旅游界素有“地上文物看山西,地下文物看陕西”之说。然而,近年来,山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形式不容乐观,文物受损事件时常见诸报端。
“地方村志不仅记录了众多历史文化名村、古村落的历史,还见证了历史变迁轨迹”,李茂盛表示,更重要的是,村志为后来人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这是编纂村志的宗旨所在。
据了解,山西现存最早的村志是《祁县谷恋村志》,编纂于清光绪中后期。民国时期的村志有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