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00人拥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500米出行半径内有一片城市绿地或湿地,1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个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5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座森林公园或大型休闲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这就是昨日召开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工作会议描绘的三年后先导区的美好生活。
城市新中心,拓展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
继续推进滨江金融商务区、梅溪湖国际服务区、洋湖总部经济区、岳麓山大学城区、麓谷科技新区的建设,全面实施坪塘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望城滨水新区的开发,并且适时启动雷锋湖综合服务区的规划和建设,力争完成重大项目200个以上,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拓展城市建成区40平方公里。
加快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文化艺术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现代金融中心、区域商务中心等五大战略工程,完成投资80亿元。
同时,将打造6条品质一流的城市主轴,加快建设水电气讯、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力争供水能力达到16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140万吨/日,供电负荷420万KW,天然气入户率达到100%。加快建设学校、医院、体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力争每2万人拥有一所示范性中学、每1万人拥有一所示范性小学、每2000人拥有一所示范性幼儿园、每15平方公里布局一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和一个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
区域竞争力, 建成中部重要区域性消费中心
重点建设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金洲新区)、望城经开区、岳麓科技产业园等四大产业园区,形成湘江经济带的龙头、“3+5”城市群产业发展的引擎。
以建设大河西人才创业示范区为抓手,以梅溪湖国际科技创新研发中心为载体,努力打造自主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人才创业平台,引进高科技人才超过2000人、“两院”院士30人,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博士后工作站20个、企业技术中心25个,建立专业孵化器10个以上、综合孵化器10个左右,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0%,将先导区建设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实现2000亿元。
同时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力争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60%以上,使先导区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区域性消费中心和高端旅游目的地。
“两型”新风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12平方米
未来三年,将全面完成坪塘老工业基地产业退出和生态修复,全面关闭“五小企业”和非煤矿山、粘土砖厂,落后产能、落后工艺和落后设备淘汰率达到100%。
加快推进城市、农田、森林、流域、湿地五大生态系统建设,实现0.5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片城市绿地或湿地、1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个城市公园或城市广场,5公里出行半径内有一座森林公园或大型休闲公园,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加快对靳江河、龙王港、沩水河等“八大水系”的环境治污、截污治污,全面建成沿江沿河沿湖生态经济走廊。
另外,要实施循环经济工程。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力争三年节能降耗20%,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0%。
城乡一体化,三个示范镇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
重点推进“四大工程”、建设三个示范镇和五个示范村,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100%,农村垃圾收集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农村安全饮水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电气化;大力推进莲花镇、白箬铺镇、夏铎铺镇等三个特色示范镇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继续抓好关山、光明、立马、金峙、桐木等五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
创新体制机制,建成全国经济环境最优试验区
首先要建立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以绿色增长、低碳发展为导向,实施激励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经济政策,健全资源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公众参与和环保自治机制,推进节能环保的市场化、法制化和社会化。并且加快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体制机制。
同时,认真研究破除二元结构的政策和策略,突破城乡分割的关键瓶颈,推进农村人口市民化进程,强化城乡建设对接,逐步破除城乡人口、产业资源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构建城乡一元体制,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着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把先导区建设成为全国经济环境最优的试验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