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攀枝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时间:2011-07-19 11:42:4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赵爱明 攀枝花市委书记、市人大? 
     攀枝花作为一座资源开发型城市,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工作,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当前,要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核心,结合攀枝花实际,坚决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正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和重点工作,着力构建实力攀枝花、魅力攀枝花、活力攀枝花、和谐攀枝花,为百万攀枝花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为我们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对社会管理工作要有清醒认识

  要清醒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在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形势基础上,立足于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国内外形势均发生了急剧变化,我们要以辩证的思维认识和分析宏观形势,既看到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的事实,又要看到我国正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现状。由此清醒认识到,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失去民心,动摇执政基础;社会管理跟不上,公平正义得不到彰显,同样会失去民心,动摇执政基础。

  要清醒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密切党和群众血肉联系的客观要求。要清醒认识到,在经济快速发展、利益日益多元的今天,社会总体上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人们更加关注社会事业、社会服务、社会秩序、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和国家长治久安,已成为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使命和必须解决好的新课题。

  要清醒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攀枝花实现“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攀枝花市一方面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时期,需要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氛围,需要人民群众更加有力的支持和参与;另一方面,目前攀枝花市也是各种社会矛盾的叠加期,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化、多样化,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这些都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指明了工作方向。

  增强进一步抓好社会管理工作的信心

  攀枝花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务社会稳定大局,以“平安攀枝花”建设为统揽,以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为抓手,以社会治安专项整治为重点,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载体,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根本,全面落实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努力构建平安和谐,巩固和发展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成绩,确保了全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快速发展,为攀枝花“四个倾力打造”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攀枝花每年均根据市民关心关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基础设施改善、环境保护与建设、文化卫生教育社会事业等焦点、热点问题,持续实施“十大民生工程”,逐步改善了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其中,市民最为关注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了全省前列,通过不断拓展保障方式,扩大保障范围,建立和完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着力解决了部分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切实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仅2010年,攀枝花市在民生方面投资就达96亿多元。根据以工业经济为主体、大企业集中、职工群众队伍庞大的实际,攀枝花市通过加强调研与源头参与,做好工会帮扶品牌,切实为职工解难事、办好事,以“万人培训行动”和“农民工援助行动”加大就业援助力度等措施,实实在在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为全市社会稳定和谐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要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精神中认真进行系统总结,以利于进一步坚定工作信心,探索内在规律,创新方式方法,厘清工作思路,推动社会管理工作再上台阶。

  带着对人民群众深厚感情抓好社会管理工作

  客观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形势,以利于增强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看到优势所在,坚定工作信心;同时也要看到劣势所在,明确工作方向。攀枝花市地处偏远、产业结构仍然单一、处于“金三角”贩毒通道等,带来了交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经济发展后劲乏力,污染控制难度较大,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等矛盾和问题,导致攀枝花市不仅转型跨越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和紧迫。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创新方式方法,努力走出资源开发型城市社会管理新路子。围绕“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这一核心,要切实转变理念,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抓好社会管理工作。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要全面梳理社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努力向服务型管理转变,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权益受到保障。要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在发挥好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在强化政府服务和群众参与管理上进行探索。

  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有效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敢于、善于做好群众工作,从源头上抓好维护社会稳定,确保社会长治久安。要注重抓好信访、舆情信息、网络监控与引导等工作,保证老百姓有说话的地方,确保群众的呼声能传达到市委市政府,为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要本着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保障群众权益的基本要求,敢于同群众打交道,善于同群众打交道,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要通过公安、信访、舆情信息部门和社会团体等方面的整体联动,及时发现矛盾,及时化解矛盾,防止因群众情绪积蓄而出现问题。同时,在社会治安方面,要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安全感。要做好抓保障、惠民生这一社会管理的基础工程,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