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川陕签协议 西三角经济圈再增加13城市
2009年07月10日 来源:重庆时报
“西三角”经济圈工商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字仪式现场 记者 陈艺丰 摄
重庆时报讯(记者 陈旎 谭春剑) “将重庆、成都、西安三地组成的西三角经济圈打造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正逐步由梦想走入现实。昨日,随着川、陕、渝三省市工商联主席在重庆共同签署“西三角”经济圈工商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框架协议”)的出台,标志着打造“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序幕由此拉开。而从最初的构想到如今的“大幕拉开”,仅用了4个月时间。据悉,这是“西三角”经济圈第一个三省市联合的正式协议。
“西三角”人口有1.3亿
今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正式提出了构建“西三角经济圈”的设想,建议将重庆经济圈、成都一小时经济圈和西安的关中经济圈联合起来,形成“西三角经济圈”,并明确为全国第四增长极。在当时提出的想法中,这一区域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18亿,包含了47座城市,GDP总额1.5万亿,占全国的6.3%,整个西部的33%。如今,这一区域范围已超过了最初的规模,总面积达38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包含60座城市,GDP总额1.9万亿元,占全国的7%,整个西部的40%。
每年定期探讨民企融资
根据昨日的框架协议,重庆、四川、陕西工商联将每年定期举行会议,探讨民企、中小企业等融资渠道,促进三地信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私募银行、村银行等小类金融机构交流。积极配合和支持三方的招商引资,促成三方企业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的合作。同时,发挥三方信息载体和各自商会网站,互相提供商务信息。三方工商联同意缔结为友好协作商会,今后工作中使用“友好协作商会”名称。
拉开打造“西三角”序幕
“这是西三角提出后,签署的首个三方政府之间的协议,也拉开了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序幕。”昨天下午,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甚林激动地告诉记者,随着三方建立区域长久合作机制,共同向中央争取对“西三角”的政策支持,努力推动民营经济数量明显增加,让“西三角”民营企业进入全国500强的数量明显增加。
不过目前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珠三角GDP还是相差较大。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称:“加快交通建设,应成为西三角首先应该突破的瓶颈。”
张宝通:“西三角”要打造“半日经济圈”
“打造西三角,关键是解决交通问题。”陕西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表示,目前,西安到成都的高速铁路即将开建,同时西安方面也在积极申报开通到重庆的高铁,几条高铁开通以后,往来几个城市之间只需要两三个小时,形成“半日经济圈。“到时候秦岭就不再是我们之间的障碍,而是西三角的后花园了。”张宝通表示,“西三角”身处内陆,经济体量较小,因此“西三角”不能只顾自己发展,而是要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联系,不仅利用其他三个经济圈的出海口加强海外联系,也要借由亚欧大陆桥等成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的“出海口”,通过东西部的整合,打造中国的第四增长极。本报记者 廖洁
孙甚林:2013年形成“西三角”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昨天,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孙甚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俗话说“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前发展珠三角、长三角,如今是三十年后了,就该发展西边了。“重庆主要产业是在汽摩、房地产、餐饮等,而成都、西安最赚钱的就是旅游,这也是重庆一直没有做热的产业。”孙甚林说,三地的联合,让资源优势互补,同时对企业来说交流增多,三方的领域也可以融合、变宽。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孙甚林说,重庆将成为西三角的交通枢纽中心。随着三地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完工,三地在空间上已经没有太多距离。随后就是三方政府支持,开展经济合作,然后到全方位的合作。
“深圳集全国之力,从一个小渔村成长为大都市,而西三角经济圈才刚提出半年,我相信它会在2013年左右形成。”孙甚林称,伴随着西三角经济圈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民企将前往西三角“淘金”。
王文京:看好“西三角”经济圈
“目前看来,西三角经济圈前景挺好的。”昨天下午,记者碰上了行色匆匆的全国工商联副主席、用友软件[20.56 1.93%]董事长王文京。王文京告诉记者,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比,西三角目前欠缺的就是天生的地理位置优势。“我不知道西三角能否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但我很看好它。”王文京说。
戴宾:打造“西三角”交通先行
“重庆、成都、西安是西部三个具有跨省域影响力的中心城市。”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称,但是目前西三角经济圈GDP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还有所差距,不过他为西三角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成渝经济区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市场化进程;优化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戴宾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