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2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秉仁为中装协成立40周年献礼《大国装饰》题词:科技提升装饰,创新驱动发展
时间:2025-01-27 08:10:12  来源:中装新网 

编者按

        今年是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四十周年,为讴歌行业发展的辉煌历程,分享行业感人故事,深入挖掘精神内涵,激励建筑装饰人进一步突破创新、砥砺前行,总结协会成立40年来改革探索的经验,我会编纂出版《大国装饰》一书,为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40周年献礼。


 李秉仁

        2011年5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李秉仁同志担任中装协第七届理事会会长。

       此前,李秉仁同志在住建部工作了30年,先后在规划司、科学技术司、政策法规司、人事教育司、办公厅等部门任职,对国家建设口的政策法规了如指掌,对建筑行业的发展态势了然于心。来到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担任会长,他最为关注的是提升行业的生产力。

        “建筑装饰行业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建筑业中细分出来的中国独有的新兴行业。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2010年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总产值2.1万亿元,在同期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5%。建筑装饰行业的快速发展,固然得益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宏观环境,同时,得益于科学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巨大推动力。”李秉仁会长首先回顾了建筑装饰行业的辉煌历程,然后指出,“我到中装协的时候,正是我国经济由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型的关键时期,装饰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科技创新推动建筑装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时代赋予中装协的使命和责任。”

一、科技创新,时不我待

        “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相对落后的生产方式之间的矛盾。具体到建筑装饰行业,就是人民不断增长的装修装饰需求与相对落后的建筑装饰设计理念与施工方式的矛盾。要解决这一基本矛盾,就要优先发展装修装饰生产力,普遍提高我国的建筑装饰设计、施工水平。在提高建筑装饰行业生产力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是产生内在动力的主要源泉。”李秉仁说。

        早在2003年,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功举办了全行业第一次科技大会。2013年11月,在系统总结行业第一次科技大会之后的科技进步发展历程和经验之后,中装协在北京召开了行业第二次科技大会。会上,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首次发布了建筑装饰行业十大科技成果、十大科技论文汇编,组织了“全国建筑装饰行业科技创新成果展”;提出了科技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制定了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具体措施,引导企业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第七届理事会,以“中国建筑工程装饰奖”“行业科技示范工程”“科技创新成果”评定等工作为抓手,不断完善评价标准,适时调整科技创新成果在各项评价活动中的权重,引导企业将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谈到科技创新对建筑装饰行业的意义时,李秉仁进一步强调,“我们应该充分地认识到,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必将丰富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内容,拓展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范围,提升建筑装饰产业的服务质量;必将冲击现有建筑装饰企业的业务模式,促进建筑装饰产业形态的变化。作为传统的建筑装饰企业,如果不关注科技进步,不能及时把科学技术成果应用于设计、施工和管理,为消费者创造新的需求、引导新的消费方式、开拓新的市场,那么,我们的客户就有可能被IT公司、机电公司、建筑材料及部品生产销售商夺走,我们的企业就有可能被边缘化,甚至被市场淘汰。因此,科技创新与企业的命运休戚相关。我们应该对科技创新具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二、明确创新主体,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不断追求卓越、不断追求发展的理念,是一种通过科学进步和技术变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可行之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是一种能够及时把握商机,正确作出创新决策并成功进入市场的能力。因此,理所当然,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李秉仁说。

        2013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引导企业做强创新载体、夯实创新基础。

        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响应国家号召,顺应时代潮流,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凝聚创新人才,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指导和协助企业主导的科研实体,承接科技部、住建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科研课题;指导和协助企业根据产业发展趋势和企业经营需要,组织相关研究课题,获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

         中装协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和倡导,激发了行业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建筑装饰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在研发投入、市场需求导向、技术集成与应用、风险承担与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激励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筑装饰企业取得的专利超过10万项,其中近百家头部企业累计取得各项专利超过百项。

三、编制推行技术标准,夯实科技创新基础

        “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的基础。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仅一次性应用于某项工程,企业内部都无法复制。其根源在于没有将这些创新成果标准化。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鼓励和引导企业将科技创新成果纳入技术标准,并组织动员全行业的力量,在企业标准基础上,加快推进行业标准的编制进程。”李秉仁说。

       2014年6月12日,在住建部标准定额司的指导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在苏州组织召开“建筑装饰行业技术标准编制工作会议”,住建部标准定额司和中国建筑装饰协会等领导以及多家标准编制单位代表出席会议,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国建筑装饰协会CBDA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往往涉及行业内的前沿技术和创新成果。通过参与标准的制定,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并掌握这些先进技术,从而促进企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加速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提升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建筑装饰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李秉仁强调。

         10年来,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行业领军骨干企业的大力支持下,在行业各领域专家的积极参与下,CBDA标准得到了迅速发展,并在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和示范。截至2024年7月,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共发布三十三批CBDA标准立项批复,共批准标准有效立项111项,批准发布标准86项,目前在编标准25项。

四、倡导绿色装饰理念,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绿色建筑是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建筑,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是我们的历史责任。绿色建筑离不开绿色建筑装饰。发展节约、低碳、环保的绿色建筑装饰,是建筑装饰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行业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绿色建筑装饰,主要是倡导绿色理念、坚持绿色设计、推进绿色施工、使用绿色材料。”李秉仁说,“建筑装饰行业必须突破传统经营模式,实现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型、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高污染高能耗向低污染低能耗转型。我们要紧紧围绕绿色、环保进行科技创新,不断推动节能减排,推动绿色建筑装饰的发展。”

        中装协在绿色设计、绿色建材、绿色施工、绿色装饰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尤其是绿色施工这个关键环节,中装协提倡以建筑装饰工业化发展为目标进行技术革新,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研发、引进现代先进智能化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施工现场专用技术与设备,为发展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实现清洁生产创造条件。为此,行业优势企业在推进工厂化施工,现场装配的建设模式上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实践,据统计,近年,建筑装饰工程万元产值产生的垃圾数量,以每年5~10的百分比下降,施工现场的废弃物、污染物总量有了明显下降。

        谈及建筑装饰行业的未来,李秉仁表示,“科技引领下的建筑装饰行业,正在逐步向数字化、工业化、绿色化迈进。创新驱动的力量,让我们不断突破传统工艺的束缚,勇于探索新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见证了无数令人瞩目的成果,也可以预见行业未来的辉煌。”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科技的力量如同浩渺夜空的璀璨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也赋予了建筑装饰行业新的生机与活力。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成立40周年献礼书籍《大国装饰》,由化工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