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经济工作如何“稳”?听部委负责人这样说
时间:2021-12-23 13:23:27
据新华社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时至年终,多个部委对于明年经济工作如何开展已有明确部署。
预期怎么稳?
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八个字,两个“稳”。稳什么?如何稳?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答案。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需求看,居民消费受局部散发疫情持续扰动,投资稳定增长面临一些要素制约。从供给看,产业链供应链仍有一些堵点卡点,企业综合成本上涨压力依然存在,下游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困难。从预期看,全球疫情走势存在很大变数,经济运行存在不确定性,市场预期和企业信心出现一定波动。稳预期重要性更加凸显。
首先,稳预期要稳经济、稳产业。一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另一方面,推动工业经济运行振作起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精准支持,夯实经济发展根基。
第二,稳预期要抓重点、解难题。一是着力做好保供稳价。针对各类供给冲击,特别注意抓好粮油肉蛋菜和其他生活必需品产供销衔接,做好煤电油气运调节,确保市场稳定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二是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补齐基础设施网络空白,布局新型基础设施。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文旅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提质扩容。三是着力推进惠企纾困。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第三,稳预期要补短板、保安全。粮食安全方面,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能源安全方面,加强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供应保障,积极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以及海上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继续发挥煤炭、煤电调峰和兜底保供作用。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方面,集中力量解决汽车等芯片短缺问题,加强国内大宗商品市场监管,加快构建现代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
第四,稳预期要扬长处、增信心。我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全球保持领先,拥有完整产业体系、完善配套能力、丰富人力资源、便利的软硬件基础设施网络,有14亿多人和世界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中等收入群体构成的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集中力量办大事难事急事的制度优势,有丰富调控经验和较大政策空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
工业怎么稳?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工业稳则经济稳。
12月20日,工信部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部署2022年要突出抓好的工业和通信业6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着力提振工业经济,为稳定经济大盘提供有力支撑”被放在首位,明确全力以赴实现一季度平稳接续,打通重点产品供给堵点卡点,有效畅通工业经济循环。深化产融合作,着力提振制造业投资。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消费。
12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联合对外发布《关于振作工业经济运行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从畅通循环、拓展空间、强化政策、优化环境等四方面出台16项新招实招硬招,包括保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促进重大项目落地见效、减轻中小企业负担等。
一揽子细化举措也将扎实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孟玮日前表示,将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保障能源资源供应、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迭代应用为重点,精准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促进工业经济畅通循环。
业内专家也认为,巩固工业经济平稳恢复态势,做好今明两年政策衔接,对于护航2022年经济稳健开局至关重要,下一步需要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细化做好各项稳增长措施。
信贷怎么稳?
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12月16日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和部署下一步工作。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金融部门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统筹考虑今明两年衔接,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原则,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稳步优化信贷结构,保持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态势,不断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后续政策的落地实施和逐渐发挥效果,将有利于促进贷款规模稳定增长和贷款结构优化,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明年货币政策将呈现‘稳量降负’的特征。”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冯煦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一方面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合理引导实体经济融资利率下行,有效降低实体经济存量债务利息负担。
就业怎么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此外,受海外疫情影响,大学生留学意愿降低,更多将目光投向国内职场。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宋鑫表示,今后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精准发力,确保就业大局总体稳定。要全力稳岗位,抓好延续实施的减负稳岗扩就业等政策落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鼓励引导各类群体投身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服务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全面实施未就业毕业生实名服务,拓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和就近就业增收渠道,加强对困难群体就业援助;推进金秋招聘月等服务活动,促进市场供需匹配。
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在宏观政策上坚持就业优先,切实把就业指标作为宏观调控优先考虑的方向,推动财政、金融、投资、产业等政策聚力支持就业,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的能力,让经济增长更多惠及中低收入群体。
专家表示,2022年,要在“稳”的总基调下,注意构建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推动就业岗位扩量提质。比如优先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产业;在实现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过程中,注重培育就业新增长极。(【财经翻译官】 李童 闫雨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