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继昨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举办“深圳经济特区四十年:新使命与新探索”智库圆桌会后,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官网于今天下午刊发了该院院长、城市化委员会荣誉顾问樊纲的署名文章《继续发挥特区作用重在全方位先行示范》。他指出,深圳推进先行示范区建设,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必须始终胸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
樊纲认为经济特区大量的经验做法被推广复制到全国各地后,“特区不特”已然凸显,特区要继续保持自身之“特”,必须不断升级。“深圳不仅是中国的深圳,也是世界的深圳。”这是中央赋予深圳的又一使命,也是重大的责任。深圳需要继续发扬敢闯敢试精神,为中国乃至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跑出迈向全球标杆城市的“加速度”。
樊纲指出,从经济特区到先行示范区,中央赋予深圳新的使命。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经济特区在经济领域先行先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破冰、探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先行先试的范围更大,涉及改革发展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任务更重,标准更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可能通过一个突破口解决所有问题,需要多方面同时发力,特别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二是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三是进一步推进城市化。四是进一步做好制度激励与社会包容。
关于深圳在进一步推进全国城市化进程方面的先行示范,樊纲如是描述:“大城市可以更集中地提供各类基础设施,聚集更多的产业和企业,提供更多就业和更高收入,具有更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通畅的上升通道,能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大城市是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最容易成功的区域,从而持续推动经济增长。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需要充分发挥其引导带动作用。但是,目前深圳面临包括人口较多,医疗、教育、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的维护,社区管理的优化,非户籍人口权利的保障等诸多社会治理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以发展的眼光,积极发挥好城市群的作用。借助互联互通的快速轨道交通和共享的基本公共服务,形成1小时、半小时通勤圈,加快一体化建设,从而释放更多的城市活力,形成更大的规模效益,解决社会治理难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就相当于延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目前大湾区城市群还面临着行政区划的阻隔和体制机制的障碍。深圳需要发挥想象力和敢闯敢试精神,通过自身的先行探索,突破现有的障碍,推动形成跨行政边界的城市化发展思路和治理结构,为推动全国城市化进程做出先行示范。”
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正如樊纲所言,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不能只是对中央制度设计的简单执行,而是要依靠自身去探索和创造。目前深圳正在摸索探讨的很多制度性设计,是否契合当前发展需求,能否有助于解决全国性的问题,还有待实践检验。但不论怎样,深圳都要在40年的基础上继续开拓创新,为解决全国性问题提供参照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