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中外史上最温情的拆迁
时间:2011-07-03 20:35:56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李志刚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过去皇帝老儿嘴边经常说的话。自然,古代“拆迁”没什么麻烦,只需皇帝和大小官吏一句话,然后推土机直接上就可以了。如果你这样想,有时你是对的,但有时你可能是错了,而且错得很离谱。

    公元前840年,周厉王为扩建王宫,需要占用一个叫鬲从的人的地,但没有立即给钱。鬲从担心周厉王赖账,于是隔三差五地去王宫讨要,周厉王派人对鬲从说:你别怕,我一定会照价付款的,如果我赖账,就让上天罚我被流放好了。在当时,这是个很毒的誓。此例拆迁过程被原汁原味刻在周朝的青铜器上,这应该是中国史上较早的政府拆迁案例。

    尽管周厉王态度不错,但补偿款是否为足额补偿?已无史料考证,但宋神宗的征地补偿,我感觉是非常到位的。话说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开封外城向外拓展,要占用120户民宅。按照当时“拆迁条例”,对拆迁户可以给予实物安置或货币补偿。开封府给神宗写报告:经与民协商,多数愿接受货币补偿,总共需要补偿款两万零六百贯。按人均测算,平均每户至少能拿到补偿款171贯,这钱能在京城买多大的房子呢?苏轼弟弟苏辙被贬至循州(今属广东),他用积蓄的50贯钱买民房大小10间。据此计算,就算开封府房价是循州的3倍,拆迁户也足以在开封买到房子。

    “拆迁”以足额补偿,确实能体现政府对“被拆迁户”是“情为民所系”,那份周到,那份温情,值得称道。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还有比这个更温柔的“拆迁”,不仅足额补偿,而且还能让“被拆迁户”在感动中拆迁,这事离我们不远,就发生在清顺治初年。清朝定都北京后,为避免满汉矛盾纷争,皇帝决定推行满汉划城而居,于是需要搬迁城内的汉族官员和民众。顺治说:“朕反复思维,迁移虽劳一时,然满汉各安,不相扰害,实为永便。迁移补偿银勿托官员发放,汉人亲自赴户部衙门,当堂领取,务使迁徙之人得蒙实惠。”皇帝竟担心“拆迁款被官员克扣导致钱发不到拆迁户手上”,还亲自过问,如此呵护,怎能不让拆迁户心暖呢?

    还有,搬迁后期,顺治又下旨:“凡迁徙之人,先给赏银,听其择便,定限半岁,岁终搬尽。”意思是,对拆迁户,先给银子奖赏,什么时候搬迁,悉听其便,不得催逼,只要在半年以内迁走就行。细节能考虑如此周到,自然让拆迁户十分感动,不到两个月,汉人便乐呵呵搬迁完毕,此事堪称“史上最温情的拆迁”!

    有人说,这几个例子,属于政府征用拆迁,对老百姓那些违章建筑的拆迁,皇帝老儿肯定不会心慈手软,其实那也不一定。

    《五代会要》有记载,唐明宗时,有钱、胆大的老百姓,常常占用公家的土地造房子,未经合法审批就入住。对这种现象,官府强行拆迁又怕招来民怨,但放任自流,显然不行,那该怎么办呢?唐明宗思来想去,最后颁布了诏令:“京城闲置的空地,让老百姓公开竞标购买,谁出的价格高就卖给谁,然后他就可以合法地盖房子了。”这就解决了随意占用国有土地问题。那对于那些违章建筑怎么办呢?政府则实行人性化拆迁:“委河南府估价收买”,拿着卖房子的钱,百姓可以另行购买土地和房屋。这样老百姓原本不合法的建筑,通过有效的行政手段,也就“合法”了。

    如此“怀柔”,不失为“和谐拆迁”的范例,但此事是皇帝亲自抓的,北宋也有一例,是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当官时抓的。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苏东坡任杭州知府,调查得知运河两岸几百户居民竟纷纷过界占地,建了上千间房屋。依法据理,这些违章占地的建筑物都要拆光,但苏东坡在调研后,竟和违建房屋的居民商量了一个“各退一步”的办法:可以不拆你的房子,各户可稍退后“丈尺”,留出建设运河工程必须的占地区域,然后各家根据所占面积交租钱,政府用这笔钱作为河堤的维修费。“各退一步,海阔天空”,被苏东坡运用得相当精妙。如此“不摆架子、不耍官威”的拆迁智慧,不仅让百姓的违章房保住了,政府也有了治理河岸的钱,最后是两全其美。

    “温情拆迁”,拒绝暴力,不独中国古代有,国外历史上也有不少。

    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爱戴,现在德国街头还有他骑着战马的塑像。一天,他来到波茨坦的行宫,当他豪情万丈地站在宫顶远眺大好河山时,一座破旧的磨坊却遮挡住了他的视线。于是,他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觉悟低,丝毫不顾全大局,一点也不把“君王威望”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几次协商,尽管国王许以高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老汉软硬不吃。面对这样的“钉子户”,皇帝龙颜震怒,派人把磨坊强拆了。第二天,老汉一纸诉状把皇帝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威廉一世“恢复原状”,并赔偿损失150塔勒。威廉一世只好遵照执行,而那个刁民却躺在小磨坊里,一边数着钞票,一边偷着乐。

    后来皇帝威廉一世和那个磨坊主都归天了,小磨坊主经济拮据,想把磨坊卖给威廉二世,于是给威廉二世写了封信。威廉二世给他回信:“我亲爱的邻居,来信已阅,这间磨坊已经成为德国司法独立之象征,理当世世代代保留在你家名下。至于你的经济困难,我派人送去3000马克,请务必收下。你的邻居:威廉二世。”

    于是,这座磨坊被德国政府永久性地保留下来,每年游客络绎不绝,于是,一句“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从此在全世界广为传颂,不断地给后人讲述着一个“民权、法治”的故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