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听听代表委员提出哪些战“疫”建议?
时间:2020-05-22 15:13:44  来源:新华网 

  数月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14亿中国人民,以“生命至上”践行担当,以举国之力对决重大疫情,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携手全球共克时艰。经历顽强奋斗和巨大牺牲,中国有效遏制了病毒传播,为全球战“疫”作出了重要贡献,来之不易,成之惟艰。

  在今年两会的代表委员驻地,记者注意到,口罩成了人们的“标配”。小小的口罩,见证了这场艰苦卓绝的战“疫”。它,也让代表委员们深入思考如何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床位配置难题如何科学破解?

  床位,是武汉抗疫初期的热搜词。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用约10个昼夜相继建成、29个小时内首批方舱医院改建完成——武汉保卫战的巨大成果离不开救治床位的迅速解决。

  很自然,代表委员们的“床位”之问就提了出来:下一步,床位配置难题如何科学破解?

  要补足这个短板,绝不是简单地“配齐”“盖楼”“增加编制”,而是要在“平战结合”上做大文章。

  在和代表委员探讨过程中,一些代表委员提出了“平战结合”方面“一鱼两吃”的意见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人民医院院长葛明华给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开出智慧病房的“小处方”:在社区和乡镇医疗机构,可以明确建立一个相对独立的发热诊室和隔离诊室;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应建立标准规范的预检分诊、挂号、支付、门诊、配药、检查、留观等一条龙服务的发热门诊;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应建立平时可用于常规诊疗,重大疫情时可以迅速转变为能整体隔离、集中收治的传染病楼或病房。

  葛明华解释说,“一鱼两吃”的做法,可以避免为防范交叉感染而采取腾空整个医院、转移在院病人的方式,又可以避免大规模新建传染病医院而产生的运营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如何堪当“大战疫、战大疫”?

  疫情期间,一些段子火了——

  “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

  “肺炎疫情不可怕,就怕有人乱溜达。”

  ……

  初听令人忍俊不禁,细品,有理的话都来自基层。基层防控在整个防疫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武汉保卫战期间,因为我们精准地推进全方位排查、建设方舱医院和集中隔离点、严格社区管控、推行“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隔离这些措施,最终遏制了疫情快速传播趋势。

  可见,织密公共卫生治理这张网,关键在基层、网底在基层。

  而这就引出了代表委员们聚焦的第二个问题:基层医疗机构、社区组织如何堪当“大战疫、战大疫”?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此次疫情中,作为应对疫情的基础医疗机构——社区、乡镇基层卫生院,存在不同程度的“小、散、弱”问题,难以适应和满足“大战疫、战大疫”的要求。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比作探测公共卫生事件的“哨点”和“探头”。在他看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亟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大对基层医务人员关于公共卫生应急事件识别、上报、防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培训;简化基层大量报表工作,重实效、轻形式。

  另一方面,则要加强基层社区管理,科学精准有效发挥社区的作用。

  有人说,小区和村里人那么多,管又不好管,真正发现疑似病例,怎么精准定位?疫情期间,就有网友说了,“流调”、排查过程搞人海战术,有没有更巧的办法?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文有一套办法。他所在的五四村,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依靠数字平台进行防疫管理,他们把村民的健康信息、流动管理信息、健康教育信息等全部放在此前已经建好的数字平台上,把基层的防线织密织牢。

  这也印证了在抗疫措施逐步完善之后,很多地方的做法——善用新的技术手段,把疫情监控网络布局深入下沉到每个最小组织单位中。

  当然,新技术的运用也要避免在基层走样,比如健康码群“码”并起、万“码”奔腾等现象。

  如何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

  就在两会召开之时,全球抗疫形势并不乐观,累计确诊突破500万例。

  面对复杂的抗疫态势,“疫苗”等关键词尤其引人注目,科研何时突破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如何向科技要抗疫“战斗力”,也自然会成为代表委员们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先让我们回看一组抗疫中的关键数据——

  1月7日,中国疾控中心成功分离首株新冠病毒毒株;

  1月8日,初步确认新冠病毒为疫情病原;

  1月9日,将病原学鉴定取得的初步进展分享给世界卫生组织……

  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再次证明,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

  当前,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全球抗疫形势仍不容乐观。站在全球的视野来看,要真正解决新冠病毒传染问题,疫苗毫无疑问是首选。

  我国现阶段疫苗研制已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已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的腺病毒载体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和四项灭活疫苗项目相继获得批准开展临床试验,将在今年陆续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院士建议,设立更高级别的“国家医学科学院”,整合全国优质研究资源,培育医学科技战略力量,并赋予其行使规划、统筹、引领国家医学健康研究和管理科技资源的职责。

  抗疫期间研究疫苗的陈薇另一个身份是全国政协委员。她准备的提案,是建设我国生物安全科学和产业创新中心。

  陈薇建议,进一步融合生物安全科研、产业等多方力量,搭建学科交叉平台,整合从原始创新到成品产出的全链条,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以更好更快地保障人民健康安全。(记者陈聪、刘阳、熊争艳、黄筱、郭敬丹、杰文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