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李倩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近日公布。意见全面系统地阐明如何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把数据纳入生产要素范畴,明确其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体现了大数据时代的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活动数字化转型加快,数据对提高生产率及资源配置的效率、优化经济结构的作用凸显,已成为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资源。意见对数据参与社会治理、经济活动和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过程中,需确保数据互联互通、数据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安全保护,使数据充分参与价值分配和创造,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共享开放,是数据要素市场化的前提
数据共享开放和有效流通是数据市场化的前提。意见提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加快推动各地区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研究建立促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有效流动的制度规范。
由于政府数据共享遭遇的部门信息鸿沟,企业出于利益维护没有开放商业数据的动力,加之数据治理成本等因素,难以实现大规模的数据共享互联,导致数据流通不畅,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受阻。其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数据相关法律及保障机制不完善,也缺乏统一规范的数据产权制度和交易规则。
对此,一些数字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已做了初步探索。浙江正在推动数字经济地方立法,围绕数据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等制定法律法规或部门规章,及时废止阻碍数字经济新业态发展的政策条款,强化宽容发展、多方协同的新型监管模式;重庆着手开发数据共享交易、融合应用的新型数据商业化模型及行业解决方案,通过有形的数据集聚最终实现无形的数据价值;天津正健全完善政务数据目录,发掘数据资源要素潜力,充分释放数据商用、民用、政用价值等。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刘翔峰认为,应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建立统一规范的数据管理制度,提高数据治理和规范性。这样可以不断完善大数据流通交易规则,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完善数据合规应用监督。
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陈刚也指出,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不仅要有硬性的执行制度和规范的督促机制,还需保障数据共享给数据提供者带来的回报,以及数据共享所需的支撑条件等。
统一数据标准,才能实现数据产业化应用
要使数据流在跨设备、跨系统、跨企业、跨区域、跨产业时能够互联互通,建立统一的标准体系是关键。
意见强调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然而一些重要标准制定进度较慢,跨行业应用标准制定推进困难,不利于数据采集、传输、交易、应用的整个流程标准化,导致数据难以满足规模化、产业化应用需求。
对此,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孙毅建议,加强数据标准化的顶层设计,逐步统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底层技术、平台工具、行业应用、管理和安全的数据标准体系,统一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的标准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标准体系。
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与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同样重要,“新基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意见及数据配套政策则提供了制度保障。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石勇认为,互联网交换的数据平台已经建成,好比已经有了高速公路,但平台上运行数据的准确度和融合度有限,这就是数据部门今后要加强的地方。
数据安全防护,为培育数据市场提供保障
数据互联互通及其标准化规范化,是数据市场化配置、产业化应用的前提,而数据安全防护则是重要保障。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要素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要求远远高于其他传统要素,数据安全问题不仅危害个人隐私和商业利益,还会扰乱市场资源配置,甚至会造成公共危机。
据数据泄露水平指数(The Breach Level Index)监测,2013年以来,全球数据泄露高达130亿条,其中很多都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造成的。
从我国数据保障体系与管理制度来看,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既缺少综合性法律法规,也缺少具有针对性、分类分级的政策法规,并且数据保护措施与市场发展脱节。
意见提出,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制定数据隐私保护制度和安全审查制度。推动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对政务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和个人数据的保护。
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指南(试行)》,针对工业数据特点进行分级分类,采取不同级别的安全防护手段和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