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冰岛国家广播公司网站报道,一家基因公司对冰岛新冠肺炎检测中发现的大约40种新冠病毒变体进行基因测序,发现有一人同时感染两种新冠病毒变体。这是否意味着新冠病毒正发生快速变异?变异后的病毒是否传染性更强?记者为此采访了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系主任、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谢幼华。
任何病毒都会变异
“病毒发生变异,是很正常的。”谢幼华说,任何一种病毒都会发生各种变异,甚至每一代都会发生变异。如果每一代病毒复制的基数巨大,就有可能积累大量变异。
不同种类的病毒变异速度也不同。病毒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DNA病毒相对更稳定,变异速率较低,比如疱疹病毒、腺病毒。RNA病毒的变异相对更加频繁,比如新冠病毒、艾滋病病毒。病毒在复制过程中需要复制酶的“帮助”,而病毒变异的速度与酶的纠错能力密切相关。DNA病毒复制时所需的酶有较强纠错能力,而RNA病毒复制时所需的酶没有纠错能力,这就带来病毒变异速度的差异。病毒在复制中还能发生重组和重配,就是在感染的细胞内病毒基因组之间发生遗传物质的交换和重新组合。有些病毒的重组比较频繁,比如冠状病毒;重配发生于基因组为多段核酸的病毒,如甲型流感病毒。拿新冠病毒来说,其基因全序列包括2.9万余个核苷酸,每经过一次复制,就会积累一些变异。前文提到冰岛“发现的大约40种新冠病毒变体”,并不令人惊讶。事实上,在一个全球共享的基因序列数据库(GISAID)里,已经有2000多个世界各地提交的新冠病毒序列,其中存在很多变异。“对于病毒的变异本身,不必过于担心。”
有些病毒突变会被淘汰
变异后的病毒是否传染性更强?谢幼华说,关键看其是否有生物学功能的改变。
病毒突变一直存在,但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下,有些突变也会在竞争中被淘汰。比如,有的病毒变异后反而传染性和致病性降低,或更难逃避人体免疫力的抵抗。“变异后的病毒究竟是降低还是增强了传染性,需要经过科学、严谨的实验验证和流行病学调查才能确定。”据介绍,尽管已有论文报道新冠病毒的变异产生不同分型,但至今还没有明确的实验验证和流行病学调查对这些变异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报道。
至于“一人同时感染两种新冠病毒变体”,谢幼华认为,没有看到详细数据和对样本取样等实验操作的描述,难以判定是否两种变异体感染了同一个人,还是一个病毒在感染中产生两种变异体,或者是样品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即使这一描述属实,在他看来这种现象也不普遍。
“在生物学功能不明确的情况下,民众对新冠病毒变异不必过于恐慌。当然,科学家需要对此密切跟踪。特别对疫苗研发而言,如果病毒变异导致表面蛋白抗原性质发生重大变化,之前设计的疫苗可能就难以奏效。”谢幼华说,全世界已有30多个艾滋病治疗药物,但由于艾滋病病毒变异速度快,产生广谱中和抗体的疫苗研发很困难,相关疫苗迟迟未能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