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在汉语中又名马铃薯、山药蛋、洋山芋。英语中的“potato”(土豆)一词来自西班牙语的“batata ”、“patata”——西班牙人是按照土豆南美洲原产地印第安人的叫法来称呼的。
来到了欧洲
15世纪末、16世纪初,哥伦布四次抵达美洲。这一地理大发现引来无数西班牙的探险者、殖民者。他们在征伐杀戮、抢掠金银财宝之余,也有人发现南美洲有着许多类在欧洲从未见过的植物物种,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世界上在小麦、水稻之后最大的粮食作物——土豆。
1532年,在现今秘鲁征战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萨罗率队抵达土豆的原产地安第斯山脉。在这之后,曾多次出现这样的情况:饿急的入侵者在当地人的茅舍找吃的,找到了土豆——煮一煮,一吃既解决问题,味道还不错。这些人记住了土豆这种原先陌生的作物。
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在安第斯山海拔3000至4000米的高原上栽种、培育了约600个土豆品种:有红、玫瑰红、桔黄、黄等各种颜色,口味有甜的、苦的,有劲道或绵软的……经受高原夜间霜冻的土豆能储存更长的时间。就是在今天,利马市场上供应的土豆也是世界上品种最多、质量最为上乘的。按照当地习惯,那里种土豆的农户每户都会种上15种以上的土豆品种。印第安人为全世界奉献了土豆原种,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552年,有个名叫戈马拉的学者写了一本《印第安通史》,其中有记述土豆的章节。1553年,莱昂出了一本名为《秘鲁年谱》的书,记述了他在40年代穿越安第斯山脉在基多这个地方,亲眼目睹土着人种植土豆和煮食的情况。这是西方最早记载土豆的文献。
在16世纪的60年代,西班牙人由秘鲁、玻利维亚运出土豆,从哥伦比亚用船运往西班牙。西班牙王室将其种在塞维利亚近郊的花园里。1565年是土豆来到欧洲的重要年份。是年,远征军向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呈献一箱包括土豆在内的来自南美洲的农产品。
藏在深闺人未识
土豆抵达欧洲后,除了在偏远的爱尔兰外,很长一段时间均处在“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这种现今有着如此重要食用、经济价值的农作物被当时欧洲的上层人物仅仅当作来自新大陆的“奇花异草”而定位于“观赏植物”:不仅各地的植物园栽培,在皇宫、贵族和富人的庭院也少不了它的踪影。许多贵妇人着迷于这种茄属植物开出的或白或红或紫的小花,它在清晨会散发出幽幽的香草般的清香。法国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有一段时间很喜欢在发际戴上几朵土豆花。这也说明在法国大革命前,土豆在法国还是稀罕之物:皇后是不会佩带农妇也能轻易弄到的小花的。
由于决策者的失误、民间存在的疑惑和一些种植上的技术原因,欧洲推广种植土豆的事情被延误了约一百年!在这方面做得最差的是法国,在土豆进入欧洲二百年后,在法国大革命前,法国一般人尚不知它为何物。
由于对土豆没有了解,在民间曾流传着许多现今看来非常荒谬、可笑的说法。人们以《圣经》中从未说起过土豆为理由,说它是一种靠不住的作物,在它的根系、块茎中藏匿着凶神恶煞,吃了土豆,人们会遭报应得麻疯病、肺痨病或佝偻病……
对许多欧洲民众来说,进入欧洲一百年的土豆仍然是“藏在深闺人未识”。
登上世界大舞台
欧洲的一些统治者终于认识到土豆对经济、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推行了积极种植土豆的政策。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灾荒、战乱,人们急需一种容易到手并能填饱肚皮的食物,它就在眼前——土豆。
由于战争的需要(西里西亚战争,普奥七年战争),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亲自动手,自1746年起推动在普鲁士的领地上种植土豆,并鼓励、下令农民种植。1770―1772年由于谷物欠收,土豆种植得到大规模的推广,到18世纪末已推广到德国各地。
法国也由于1793年和1817年的大饥荒而终于开始了大规模种植土豆。
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的土豆以欧洲为中转站,以后又来到了“旧大陆”的另两个大洲——亚细亚与阿非利加。在推广土豆种植的事情中,有一件值得在此一提:1719年,在牧师詹姆斯·麦格雷戈的带领下,16户爱尔兰农民准备移民到北美新汉普郡的伦敦德里。在他们的行李中,最珍贵的是土豆种薯。在欧洲,最早规模种植土豆的爱尔兰农民已尝到了甜头。他们希望在北美新开垦的土地上种下的土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他们信任土豆,这就是他们又把土豆带回美洲的原因 ——种植土豆的接力棒就这样一棒又一棒地传递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