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补短板 堵漏洞 强弱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的启示”特别报道
风险的传递耦合性是风险流变突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诸如“新型冠状病毒”“非典”“埃博拉病毒”等公共卫生风险的传递性是远大于生产安全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这种超强的传播性会加速“黑天鹅”向“灰犀牛”的进化,进而冲击既有的应急资源。本次肺炎疫情就表现出武汉医疗设施、防护物资、医护人员等的种种不足,而这种严重的不足又和防疫抗疫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耦合,形成新的风险。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武汉大逃亡”,可能会导致病毒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变异,引发新的资源不足,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要斩断这种恶性循环,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围绕应急管理的八项功能:预防、准备、监测、预警、响应、实施、恢复与重建,我们可以找到核心的突破口。李兰娟院士提出的“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应的是“监测、预警、响应、实施”,关键在于“早”。然而,没有足够的宣传怎能实现“早发现”、没有非常态之下的非常之法怎能实现“早报告”、没有足够的病房怎能实现“早隔离”、没有足够的医疗资源怎能实现“早治疗”?“愿为绸缪桑土之思,无忍焦头烂额之议”,本次肺炎疫情暴露出我们在“预防、准备”这两项功能上的短板。
要做好“预防、准备”就必须要进行重大风险全过程动态评估。重大风险全过程动态评估是围绕事前事中事后,针对重大风险在流变突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类特征进行分析和预判,从而进行科学决策和精准施策的重要工具。应急响应“牵一发而动全身”,重大风险的动态评估就是这“一发”的核心组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 总书记指出,疫情防控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虽然风险载体与应对之道千变万化,但“挈衣之领,提网之纲”,坚持“一盘棋”的思想,关键在两点。
第一点是找到重大风险,即“重大风险的辨识与评价标准”的问题。评价标准的内涵一是“准星”,二是“量尺”。当前要以“两个大局”为准星,要以“匹配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为量尺。“准星”是固定的,需要从上到下快速高度统一,这就要求我们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而“量尺”是相对变化的,要结合单个区域的文化底蕴、地理环境、产业结构、行业特征、发展定位去设计、确定和执行。风险来源于社会的各项活动中,因此重大风险的确定是不能脱离社会活动特征的。
第二点是重大风险动态评估能力的建设核心。重大风险动态评估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评估的技术要点会涉及到可能性和后果、演变能力、应急应对能力、控制成本和产出效果、准确性和直观性等;评估的内涵层面会涉及到政治意识、全局观念、科研攻关、储备供应、社会秩序、舆论引导、经济监测、国际变化等。但无论这个巨系统多么复杂,最终也是由人来完成。在重大风险动态评估能力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握住两个核心: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正确的做事”。“做正确的事”是指重大风险动态评估中的“信息流”,“正确的做事”是指重大风险动态评估中的“业务流”,前者确定应以科研人员为主,职能部门为辅;后者确定则反之。
以本次肺炎疫情风险动态评估为例,“信息流”是指从科学性的角度出发,针对风险客体的特点(如风险载体、可能性、直接后果严重度、偶发性、突发性、后果衍生能力、可预测性、可监控性、可预报性等),总结形成的“知识或问题”。围绕应急管理的功能,针对本次疫情,“预防”的主要信息流是“什么地方有可能产生致灾因子?”,“准备”的主要信息流是“最大的医疗承载力是多少?”,“监测”的主要信息流是“致灾因子的关键参数,如传染途径、症状、基本传染数等”,“预警”的主要信息流是“谁可以预警?向谁预警?预什么级别的警?”,“响应”的主要信息流是“快速”,“实施”的主要信息流是“高效”。而 “业务流”是指在“信息流”确定的情况下,根据现实职能部门的工作体制和工作习惯形成的实际工作内容。所以“业务流”是对“信息流”高度整合和设计之后形成的一项项具体的 “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
针对某一个类别的风险,其“信息流”是相对固定的,共性的,就好比是“马走日”;而“业务流”是变动的,个性的,就好比是“马二进一、马二进三或马二进四”。重大风险动态评估能力的建设过程中,政府的主要职能就是要让“信息流”和“业务流”实现精准高效的融合。融合的精准高效就是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本位主义,杜绝不敢担当、作风漂浮、推诿扯皮等现象的外在彰显,是实现“两个大局”中实事求是的关键。当然,在实际评估监测过程中,对于那些“哄抬物价、囤积居奇、趁火打劫”敢走“蹩腿马”的要严厉打击。
(作者:孙建平,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同济大学城市风险管理研究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