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西安白鹿原民俗文化村景区发布公告称,3月12日起对该项目实施拆除。2016年五一开园当天,景区迎来12万人,但此后游客量逐年锐减。2019年8月,景区开始暂停营业,之后便一直处于关门状态。附近村民称,景区之所以经营不下去,是因为一味地模仿其他地方,没有自己特色。(据新京报3月9日)
市场不相信眼泪,文化旅游的市场更是如此。占地1200亩,投资3.5亿,白鹿原民俗村开业3年就沦落到拆除的境地,着实令人惋惜不已。不过纵观白鹿原民俗村的发展历程和遭遇的种种争议,其没落又在情理之中。
作为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是有文化底蕴的。这一点从小说的火爆、电视剧的热播都可以看得出来。而建设白鹿原民俗村所看重的也恰恰是白鹿原这一IP所蕴含的文化因子,希望通过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来实现吸引游客、拉动经济、实现企业盈利的目的。然而从最终结果看,市场并非只有诗与远方,更多的是残酷的竞争。
客观而言,白鹿原民俗村在陕西这个文化旅游大省确实没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与兵马俑、法门寺、华山等旅游景区相比,白鹿原民俗村属于典型的人造景观。尽管有小说和电视剧的基础,但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背景,都是略显薄弱。虽然电视剧热播时也曾有过一段红火的日子,可最终由于游客数量的减少和审美疲劳,景区变得无以为继,最后只能拆除。
其实白鹿原民俗村的没落也早有征兆。这个投资3.5亿的景区,名义上是打造关中文化,可实际上却是典型的商业街区文化。而一碗清汤挂面卖几十元更是让游客气愤不已。这种见客就宰、一锤子买卖的模式注定无法长久。而这也是类似白鹿原民俗村这样的商业化景区的通病。这一点从同样因电视剧成名的乔家大院被取消5A级景区就可以窥出端倪。
近几年,因为一部电视剧、一部电影火起来的地方相当不少。随之而来的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借电视剧拍摄地的名义开发旅游景点,希望能助力地方经济的发展。可从实际效果看,不少类似白鹿原民俗村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要么亏损,要么变成了半拉子工程,不但浪费了社会资源,而且给当地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好事结果办成了坏事儿。
没有一部电视剧能一直热播,也没有一部电影能一直火热。国内大大小小的影视城、民俗村,究竟有多少是在蹭热度的冲动下盲目上马,又有多少文化旅游项目成为当地的笑话?白鹿原民俗村3年就被拆除,这是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给那些试图蹭电视剧热度盲目开发旅游的地方敲响了警钟。文化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旅游业并非盖几条商业街那么简单。一个景区的好坏,游客心里都有一杆秤。对此,希望白鹿原民俗村类似的景区应该以此为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