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国农民工总量达2.9亿人。往年此刻,他们中大部分正离家赶赴各地工作岗位,今年,这一惯例被新冠肺炎疫情打破。农民工返城返岗成为当下的社会热点之一。
这个特殊的“加长版”假期,让大家都很“受伤”,其中一个群体尤甚,那就是农民工。按往年节奏,此时的他们要么已返城返岗,要么就在返城的路上。今年情况大不相同,据人社部3月7日透露,目前已有60%的返乡农民工已返城复工。这意味着,仍有40%左右的返乡农民工滞留在农村。
无工可打,断了收入来源,加重了农民工们的焦虑。如今,农村生活早就不再自给自足,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让农民压力山大,一个月没了收入,影响非同小可,也为决胜脱贫攻坚带来挑战。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是庄严承诺。无论从农民工个体角度考虑,还是从脱贫攻坚大局出发,都应迅速行动起来,尽快让农民工返城返岗。
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农民工出不来?除了企业受到疫情影响,用工需求减少这一客观因素之外,主观原因也有一定责任,一些流出地与迁入地出于疫情防控考虑,往往采取“保守疗法”,限制农民工流动。疫情防控这根弦固然不能松,但并不意味着不让农民工出村。只要方法得当,确保“两不误”“双胜利”是完全可能的。以广东省为例,从百度迁徙数据来看,从1月27日起,广东连续数周占据“全国热门迁入地”榜首,且迁入人口规模全国占比不断攀升,至3月5日达到17.01%。即便如此,广东也没有出现因大量农民工返粤而发生重大疫情。这说明,只要应对有策、措施得当,疫情风险是可控的。
当下,要锯掉一些“门槛”,让农民工出得来。一些地方仍然采取农民工进城之后要隔离14天的做法,这让农民工和用工单位都颇感压力。其实,广东和浙江等地早就采取“点对点”的方式,将农民工从家乡接进城、送进厂。国家卫健委3月7日也表示,专列包车农民工行前14天和在途中无症状的,无须再隔离。对于各类健康证明,也有必要打通壁垒,实行异地互认,以降低农民工返城返岗成本。
返城是第一步,进得了城,还要找得到工、上得了班。因为中小企业普遍遭遇“倒春寒”,开工率、产能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导致用工需求受抑制。让农民工进城的另一面,要加大暖企力度,让受挫企业尽快恢复元气,逐步走上正轨。企业早一天恢复,农民工就多一份保障。这一点,全国各地都在做,纷纷出台暖企措施。需要提醒的是,措施不在多,贵在精准施策,实用、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