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5年04月1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逢雨必淹是对市政建设的讽刺
时间:2009-07-01 10:06:18 

 


逢雨必淹是对市政建设的讽刺


2009年06月30日 来源:新华网

6月27日晚,一场暴雨突袭郑州。降雨过后,郑州市区遍地污泥,“水城”顿时又成“泥城”。对此,市政的解释与往年大致相仿:5座立交桥被

淹是因为泵站抽水能力不够;“最牛积水点”形成是因为排水干渠被破坏;金水河、熊儿河河水倒灌是因为贾鲁河淤塞严重;市民乱丢杂物堵塞雨水井也影响泄洪。(6月29日《河南商报》)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服务等相关配套设施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充分暴露出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软肋。“逢雨必淹”的考验对城市居民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对市政管理能力表示质疑。

郑州“逢雨必淹”涉及到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问题。政府的价值取向应当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正如约翰·密尔所说:“凡显系一个义务上当作的事而他不做时,就可要求他对社会负责,这是正当的。”长期以来,在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相关规定中,并没有贯穿“权力即责任”的基本原则及理念,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对自己及工作的要求简单到“只要在位期间不犯错误就行”。

事实上,“逢雨必淹”的事例并不仅仅在郑州发生,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都曾在暴雨的考验中折戟沉沙。在网上搜索一下,北京、天津、广州、济南等多个大城市都发生过类似的积水问题。而每次问题发生后,都会有类似领导亲自抓,市政下力气改善下水管网的新闻,并附着市政工作卓有成效的评价,可每次雨季来临时,问题依旧。其实,解决城市排水问题主要应当抓两方面,一是解决排水管网设施落后,满足不了排洪泄水的需要问题;二是抓好城市排水管网的管理问题,不能让排水沟变成垃圾沟。其实,问题并没有难到无法可解的程度,但就是迟迟不能得到彻底解决,为什么?这位自称“曾经的郑州市民”的网友留言或许道出了个中缘由:“郑州郑州,天天挖沟;一天不挖,不叫郑州;补补挖挖,弄俩钱儿花。”也许,“修好了就没拨款了”的社会评议不虚。

与国内一些城市“逢雨必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欧美一些国家,几百年前的地下排水管网至今还在有效使用中。我们在这方面显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这样的差距,在恶劣灾害天气发生的时候,就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悲剧。对此,市政管理者应当警醒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