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之牛,不仅在于其能够轻易僭越国家禁令这一红线,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开工建设,还能够在超出经营范围、公然违规的情境下,把高尔夫生意经营得风生水起。违规球场之所以能够打着体育公园、绿化项目等旗号开工建设、顺利经营,正在于高尔夫消费背后所蕴含的巨大权贵资本———既是拉动经济、增长G D P、搞活政绩的好项目,又是权贵日常消费之必备场所,那么在开工建设、经营许可上给些方便,当然顺理成章。阳光灿烂、绿草如茵的高尔夫草坪上,有些东西其实是见不得光的。
为了掩人耳目,当然也要给违规球场安上些合法名目。有意思的是,这些侵占农田、林地,对水土资源的冲击和负面影响极大的违规高尔夫项目,不少还被开发商和地方一些部门安上了生态园、绿化项目的头衔,相关执法部门对此也是视而不见。以生态之名戕害生态,这种发展大手笔不能仅从高尔夫消费乃至高尔夫政绩视之,据业内人士分析,很多开发商以高尔夫球场建设为由大量圈地,然后在球场周边开发房地产项目,用高尔夫球场带动房价、地价上涨,创造多重利益。
这大概正能回答,为什么那么多高尔夫球场可以长期亏本经营,为什么面对没有盈利的高尔夫球场,还有人愿意做亏本生意?高尔夫投资者明白“墙内开花墙外香”的道理,高尔夫的亏损,可以依靠高尔夫带动的周边房产项目来补,而高尔夫周边的房价上涨则势必带动地价翻番,权力与资本互惠互利,这种情况下,两者已然成为利益共同体。当官员与高尔夫投资者以利益共同体的形式,形成某种庇护关系,高尔夫球场的兴建和经营就无疑成为这种庇护关系的重要桥梁。至于在高尔夫球场兴建中是否存在其他形式的权钱交易,就更不得而知了。□李妍
对待违规高尔夫球场不能骑墙
对待这些违规高尔夫球场的去留态度是什么。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均表示应在规范的基础上将其合法化;文后所附“日本现有高尔夫球场约2400个”的所谓“他山之石”,似乎也在支持这一观点;而再往前追溯,类似“规范后合法”的呼声,现实生活中也早有耳闻,甚至在全国两会上,还有政协委员将此写进了自己的提案。
“规范后合法”的观点,其实是一种不折不扣的“骑墙论”:既不愿也不敢触碰国家法令的改变,却又试图为违规球场寻找生存的空间,“有限妥协式”的“规范后合法”遂应运而生。
一面是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而无视国家禁令,一面是社会舆论忌于这种现象的普遍化、事实化而迁就纵容,更值得警惕的是,无形之中,二者已形成了一个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局面:越来越多的违规球场,为一些人的“顺应需求论”、“避免浪费论”找到了诠释的依据;而舆论的姑息迁就,又反过来替违禁者营造了氛围、提供了胆气。
以当前的国情看,只要国家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本方针不变,则针对高尔夫球场的禁令就不能取消;而只要禁令在,则违规者就应被问责,违规项目就应被拆除,而不是无原则地将其合法化。无论出于何种考量的合法化,都是对违规者的无形屈服,这不但违背了法令的基本精神,更重要的是,将纵容更多的违规行为,使得原本就难以遏制的违规形势更加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