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是买针线的钱,得到的是一整块布”——— 这是所有人对东莞中心城区盘整的期许。市区4个街道的交界节点,往往也是城市建设的断点与城市管理的盲点。如何打通“断头路”,不仅需要整治乱点、提升重点这样的规划,更需要从行政区划调整层面去旋动这个“魔方”,完成东莞从初级城市化到高级城市化、从形式聚集到功能辐射的升级之路。
对此,在上周举办的“东莞转型”高层论坛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室主任倪鹏飞提到,东莞的城市化应该成为创建新型城市化道路的代表与典型。他认为,东莞的城市化具备七个特征,一是具有自发性,从东莞发展历程来看,自发工业化由此引起自发城市化;二是外向型特点;三是全域的城市化,这与其他地方不一样;四是非均衡的城市化,东莞某一个方面走得快些,有些走得慢些;五是激进性,发达国家用了至少半个世纪,东莞用10年时间;六是乡村城市化,由乡村直接发展到城市;七是由分散到聚集的过程。
伴随着这些特征,东莞的城市化整体处于提高与成熟的过渡期,其中“农村城市化”的命题尤为关键。东莞的镇村经济向来是支持东莞独领风骚的“独门秘笈”,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当下的镇村体制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发展城市经济的总体要求,失去了发展后劲,也离城乡一体化的目标渐行渐远。若不及时推进村级体制改革,城市发展进程将受到阻碍,实现转型升级与幸福东莞的大业也无从谈起。
上周,东莞市政府颁布了《关于深入推进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将深化改革,扩大试点范围,大力推进村级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决定增设莞城街道、横沥镇为社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专项试点;洪梅镇为村级集体经济改革专项试点;石龙镇、中堂镇为村级治安统筹专项试点;长安镇、高埗镇为村级环卫统筹专项试点;并提出力争在2012年下半年在全市铺开村级体制改革的时间安排。
如此有区别与有针对性的试点改革方案出台,体现了东莞市委、市政府决意改革的勇气与信念。结合厚街、黄江两试点镇的经验,未来的东莞“村改”,将从理顺体制机制、强化村级经济管理、减轻村级工作负担和经费负担等方面入手,也无疑将牵动利益格局调整、各方资源整合以及人事关系变动等多个变量。如何分进合击、整体推进,最终达成愿景,是东莞城市发展绕不开的一道智力题。
总体而言,改革开放30多年,对于东莞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农村与小城镇的“直接城市化”,也面临着中心城区如何“强筋壮骨”的城市化命题。其间改革不仅牵涉面广、问题繁琐,而且成本巨大、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或难题,不仅关系改制村民的生存与发展,也直接关乎城市命运的整体走向,并最终影响城乡协调与社会稳定。
正如倪鹏飞所言,东莞的城市化改革,必须创新城市化发展道路,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体现与经济发展成就比肩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