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3 13:18:17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作者:杨明
浙江乌镇召开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词汇,成为此次大会的“热频词”。在大会现场,许多企业纷纷展示各自在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的成果和最新产品,成为围观的焦点。这些热词和相关产品,透露了当前人们之于互联网的兴奋点。
而相比于普通公众对于互联网新产品的好奇,深度参与到行业中的互联网企业家则显得更为理性。在大会相关论坛中,诸多互联网企业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重心,聚焦于互联网的“下半场”。在对互联网“下半场”进行分析、预测的同时,也透露出对于行业和企业所可能面临的“不确定性”的慎重。
说起来,对于互联网“下半场”的思考,几年前就已提出。其背景则是基于人口红利的互联网消费领域蓬勃发展,许多前瞻者却表达了某种焦虑。他们提出:一旦人口红利见顶怎么办?
如果说前几年,这种焦虑尚不被更多人理解,近几年互联网消费领域的发展态势,则使人日渐清醒。一个值得重视的现象是,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出货量,出现了某种下降的苗头。当然,目前智能手机等终端在中国空前普及,5G逐渐进入商用,也为互联网开拓了广阔纵深。可是,无须讳言,即便数字设备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也仍有很多领域的需求和服务无法实现数字化。例如,某些政务部门的数据查询依然不便、费劲,很多社会化企业的数字化服务仍然封闭。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扰了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
在本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美团创始人兼CEO王兴提到了“供给侧数字化”。对于需求侧的消费者来说,对供给侧数字化的感受可能不是那么真切,实际上,消费者所享受到的很多数字化服务和产品,都是供给侧数字化所提供。你觉得某些服务和消费很便捷,那说明供给侧数字化建设得好,反之,则是存在问题——这就是经济学所谓需求与供给的相互角力与促进。
仍然是在前几年,仍然是出于应对互联网“下半场”的考虑,许多互联网企业家提出了进军“产业互联网”的问题。简单而言,“产业互联网”建设与“供给侧数字化”,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其焦点在于目前很多企业以及政务部门的数字化建设,远远落后于消费领域也就是需求侧的数字化进展。例如,传统行业和大型企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即便是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到的餐饮业、零售业,其流程控制、质量监测等很多环节,依然还处于更多依赖人工的耗时、耗力的非智能阶段。
从市场的角度,诸如此类的供给侧数字化的短板,必定会传导并影响到需求侧的消费品质和生活质量。正因此,在谈及产业互联网时,王兴才会认为“各行各业都大有可为,机会是大把的”,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就是企业的机会。
无论是“供给侧数字化”还是“产业互联网”建设,本质上都触及到了市场的深层问题,也进入到了行业以及企业的深水区。看到问题当然重要,但真正切实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坦率而言,相较于需求侧数字化,供给侧数字化建设显然更为艰难。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船大调头难”,而是这些改革,都将使行业和企业脱离“舒适区”,都将遭遇更为强烈的抵触和障碍。这也正是供给侧数字化落后于需求侧数字化的根本原因。因此,如何使供给侧数字化建设尽快追赶上消费者的需求,不完全是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问题,也是万物互联社会的必然要求。
所谓互联网的“下半场”,本质上是一个市场寻求自身再平衡的过程。它预示了互联网“更加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提出了“下半场”的发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