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18 13:11:01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周武英
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将经济学奖授予阿比吉特·班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三名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
与以往诺贝尔经济学奖多关注西方经济学不同,今年三位获奖经济学家的成果侧重解决贫困问题的理论和实践,更多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并更重视实证性和方法论。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量的增长,而应该包括数量和质量,不过增长质量往往容易被忽视。目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世界贫富不均现象严重。尽管有识之士时有呼吁,但英国慈善组织乐施会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指出,全球贫富不均的趋势仍在持续扩大。全球最有钱的26名超级富豪所持有超过全球50%穷人,是近38亿人的财富总和。美国银行此前有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最富有的1%人群拥有的财富已经超过了100万亿美元,全球贫富鸿沟日益扩大。脱贫减贫也是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应该说,诺贝尔经济学奖关注到贫困问题,实在难能可贵。
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和全球欠发达国家减贫?全世界已探索了几十年,仅靠西方宏观政策方面的理论和模式显然是不够的,微观层面的研究能够深入到村落内部、甚至每家每户的真实发展动态,通过实地调研找到贫困深层原因,并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三位经济学家在减贫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有意义的探索研究,对于如何解决贫困这个艰巨而宏观的世界性课题,他们将其分解为较小、更易于管理的问题,从细节入手,从而交出了一份更具可操作性的答卷。他们的实践表明,这些小而精确的问题通常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干预性实验来获得精准的答案,从而做到有效减贫。例如,为了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针对教育方法、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信贷的途径等方面设计实验,证实干预效用。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通过田野实验方法验证具体减贫政策的效果,从而发现有效地克服贫困状态的相关政策,这种研究路径正是发展经济学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前沿研究方向。
脱贫问题在各国有不同的表现,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中国在减贫实践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中国没有套用现成的西方模式进行脱贫实践,而是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自己的方法,脱贫实践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仍有大量贫困人口的其他国家而言,中国的实践经验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