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新京报:在研究维权与社会心态方面,你使用了“气”这个词,为什么?
应星:从九十年代开始,“维权抗争”的概念开始盛行。顾名思义,这种抗争的发生是因为权利受到了侵犯,利益受到了侵害。但是,大家都强调维权抗争,就容易在权利侵害与抗争之间、在利益算计与抗争之间建立起直线的关系。我觉得这种解释是有问题的。
有时候,农民可能会为50块钱上访,但是他却为上访花了1000块钱,甚至他一生的命运都被改变了。如果纯粹从直接的利益算计来说,这种行为选择很难讲得通。很多时候农民上访,并非直接按照利益的指引。在相当多的情形中,与被压抑的情绪、被伤害的情感、被侮辱的人格有关。
西方学术界在80年代后重新强调情感、情绪在抗争中的作用,对我构成一个启发。但是这只是启发,西方的理论是不能直接搬用的。不说抗争的基本背景在中西方间存在巨大的差别,即使是所谓情感,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态也非常不同。这就使我注意到“气”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