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发展滞后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文化建设尤其是价值观念建设不力,是导致“一切向钱看”的原因之一。一度对于文化的角色定位,尤其 值得商榷。在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成熟经验可作借鉴,因此文化的角色定位一时很难找准,结果出现了种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现象。
2.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未能有机结合。为了获利,甚至出现了贩卖人家孩子这样无人性、没人道的事件。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性约束,法制是外在的强制性约束,如何使二者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还缺乏严密结合。
3.社会分配不公。有人可以逃避法律约束官商勾结、贪赃枉法,我为什么一定要恪守诚信道德的准则?在社会分配不公等情况下,这种不健康的想法极易产生。
4.道德示范未能发挥有效作用。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理念的防护堤被基本冲垮。已有的传统道德观念能够抵御小农经济的影响,但对商品大潮未能起到有效的守护良知的作用。
5.教育内容缺少内在的科学逻辑性。在小学强调爱党爱国,到大学讲怎样遵守乘车秩序和交通规则……不合有序的、由浅入深的、科学的教育逻辑。
6.缺少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于个人道德和行为缺少应有的规范、必要的惩罚包括对不良行为的记录,放任了一些人不择手段。
7.理想信仰缺失。经济要发展,但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不少人迷失了。由于对理想和信仰缺乏始终如一的目标指向,致使实用主义取代了理想主义,工具价值取代了人文价值。
构建社会诚信的必要条件
——全面加强社会体系建设。社会的任何一方面发展滞后,都将影响整个系统的运作。比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不仅需要科技的支撑与法律的规 范,也需要文化的引领,科学民主的决策,人才培养和供给,环境生态保护等等。正如美国当代哲学家弗洛姆曾指出的:一个健全的社会,才是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 必要条件。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道德引导人向善,法律制止人作恶。文化建设是导向、是自律,法制建设是硬约束和他律,二者缺一不可。
——着重加强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体系建设。在文化建设上如何体现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不仅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也是人的发展方 式。基于实践活动规律,从人的必备素质讲,要求有理论素养、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创新能力。比如,一篇优秀新闻作品的产生,与新闻从业者知识结构的完备程 度、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是否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又如,一个优秀的医生,首先必须具备其专业领域的医学知识,其次是掌握精湛的 医疗技术,同时具有对病人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高尚使命和悬壶济世的神圣责任。因此,科学构建以人的学识、技能、道德和创新的综合素 质为根本的价值体系,既是知识经济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体系不可或缺的基本内涵。
——创新和确立以人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的评价体系。现行的评价,往往偏重于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考核内容单一且将业绩量化,薪酬与工作量直接挂 钩。这种评价方式易于导致一味追求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理想淡漠,缺少社会责任感;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思想日渐滋长,盲目追求数量,轻视质量与创新。 因此,必须把理论素养(价值基础)、职业道德(价值规范)、工作业绩(价值成果)构成一个完备且相互联系的整体,把各个要素全部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有效保 证手段与目的的一致性,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前提。
如何实现科学文明和道德文明的结合,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发展。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从中华文明的文化特性而言,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求真探索的科学精神和善良崇高的道德品质,塑造新时代的伟大精神,以此推动社会健康、公正、和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