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杂志8月6日发表了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王艳君为共同第一作者的一项研究成果。文章指出,相较于全球升温1.5℃的情景,如果全球升温2.0℃,就会导致中国城市与热有关的死亡人数每年增加数万。
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北方多地受到高温热浪侵袭。同期,欧洲多地也爆发致命的高温热浪,印度的强高温热浪更是造成上百人死亡。为了减少气候变暖的影响,国际社会于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议》,指出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相对于工业化前水平2.0℃以内,并努力控制在1.5℃以内。对于中国来说,如何科学评估全球不同升温带来的影响,特别是高温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王艳君所在的团队给出了答案:如果全球升温1.5℃,中国城市每百万人因高温引起的死亡数为104—130人,全球升温2.0℃,死亡人数将上升至137—170人。如果考虑人的适应能力提高的因素,全球升温1.5℃和2.0℃情景下,中国城市每百万人口因高温造成的死亡数分别为49—67人和59—81人。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使得非劳动力人口的高温死亡人数较当前将有大幅上升,而劳动力人口的高温死亡比例较当前会有所下降。
据文章通讯作者、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姜彤介绍,研究团队在传统的站点灾害分析基础上,创建了“强度—面积—持续时间”的多维极端事件辨识方法,并用此评估了全球升温1.5℃与2.0℃情景中国干旱灾害的经济损失。团队运用31个全球气候模式模拟结果、5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采用先进的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从致灾因子、暴露度和脆弱性三方面系统评估了高温的人口死亡风险。